发现者|周末人物 | “大奖收割机”周晓枫:隐秘的发现者( 五 )


自卷
在周晓枫看来 , 作家是个挺矛盾的存在 。关起门写 , 写的是门外的世界 。一个人动笔 , 心里装着众生 。坐在那里像植物一样安静 , 脑子里像野生动物一样奔行 。“作家所有想说的内容都已经在作品里 , 如果没有说尽 , 可以放在下一部作品里 。”周晓枫理想的写作状态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写作上 , 只负责把作品写好 。
写作不像运动或者舞蹈 , 过了身体的峰值之后 , 成绩大致会越来越差 , 写作可以越成熟越有力量 。所以 , “作家每天都要和自己博弈、和自己拔河 , 相当于拽着自己的头发跳高 。因为他要进步 , 就得赢过昨天的自己而输给明天的自己 。”周晓枫拿出了自己最喜欢的比喻 , 有时候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红心皇后所说:“你必须全力奔跑 , 才能待在同样的地方 。”用当下时兴的内卷来类比 , 写作需要自卷 , 就是自己和自己较劲、竞争 。
有一段人生经历可以看出周晓枫强烈的自卷倾向 。2006年底 , 周晓枫开始协助张艺谋进行电影选题策划等工作 , 担任过《山楂树》《金陵十三钗》《归来》《一秒钟》的文学策划 。她立下个人戒律:希望自己保持独立性和个人判断 , 不做附庸 。
写作是周晓枫的氧气 , 同时也造成了“缺氧” , 她说这就像攀高峰 , 越往上走越困难 , 氧气越少 。为什么还要往上走?答案是 , 挑战并扩展体能的极限 。2018年后 , 周晓枫主动辞去了这项工作 。“感谢这段经历 , 让我学习到电影的思维方式 , 让我在技能上获益很多;但我精力有限 , 还是希望在写作上有所提升 。”让自己才思不枯竭的办法 , 就是不断地出发 , 去观察 , 去倾听 , 去等待 。
当年 , 应出版社之约 , 周晓枫写了一本书《我做策划这8年》 。不过 , 为迎合市场需求 , 出版社将书名改成《宿命:孤独的张艺谋》 。“其实这本书是从我个人视角出发 , 对8年文学策划的观察和总结 。”周晓枫说 。
“在外好好观察你的写作对象十分钟 , 胜于把自己关在家里一个小时的苦思冥想 。观察 , 然后就像运用画笔那样 , 写作如同写生一样 。”周晓枫对这种“观察”的方法屡试不爽 , 也是能够让写作更成熟、更有力量的应对之策 。
在去动物园体验生活时 , 周晓枫看到即将孵出的天鹅雏鸟 , 像芭蕾舞演员一样从蓬蓬裙里蹬踏小腿;她也喂了地球上最大的鱼:鲸鲨 , 它的脑门不光滑 , 摸起来像是大号砂纸;她听到会喘气的蛋 , 里面的小鹦鹉 , 心跳声就像表盘上秒针的走动;她摸过白鲸鼓鼓的额头 , 竟然是软的 , 像在摸一个化脓的大包……所有这些经历 , 被周晓枫写进了童真的世界 。而这些可爱的素材 , 如果不去观察 , 永远无法获得 。
当作家这些年来 , 周晓枫写就了散文的“海陆空三部曲”:《巨鲸歌唱》《有如候鸟》《幻兽之吻》 , 鲸、鸟、兽;也出了童话“海陆空三部曲”的《小翅膀》《星鱼》《你的好心看起来像个坏主意》 , 会飞的精灵、星星变成的大鱼和会唱歌的长臂猿 。她一直没有停下来 , “这就是写作者应该有的生活方式 , 不断动笔、不断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