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多国向猴痘高危人群提供疫苗 中国产天花疫苗或能有所作为( 二 )


第三代天花疫苗,即非复制型的改良安卡拉痘苗病毒MVA-BN,经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机构(MHRA)、以及欧盟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可用于天花,而该疫苗已在英国过去针对猴痘的治疗案例中使用 。
英国疫苗接种和免疫联合委员会认为,由于接触者众多,应尽快向风险最高的GBMSM个体提供疫苗接种 。“医疗人员能够在加入性健康服务中心的人群中识别出风险最高的GBMSM个体,在鉴定的过程中,应该通过类似于评估艾滋病毒(HIV)暴露前预防(PrEP)资格的方法,对高风险行为进行标记,风险标准将包括性伴侣的近期病史,是否参与群体性行为,以及特定的标记,如最近(过去一年)的细菌性传播感染情况 。
与此同时,对于高暴露风险的职业工作人员,也应该优先进行暴露前疫苗接种 。这其中包括在高后果传染病(HCID)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为猴痘病例提供护理的工作人员;性健康诊所的工作人员;处理痘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专业实验室工作的其他人、以及从事猴痘病例环境净化等工作的人员 。
考虑到MVA-BN疫苗是两剂,中间间隔28天,在疫情期间,应优先接种第一剂疫苗,并为那些继续面临暴露风险的人提供第二剂疫苗 。
而对于使用MVA-BN疫苗进行暴露后疫苗接种,指南则认为已有证据显示其效果非常有限,但指南仍然建议,应该为高危群体或职业接触者在其暴露于病毒的4天内,提供暴露后疫苗接种;对于持续存在风险或猴痘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可提供长达14天的疫苗接种,并发症风险较高的患者包括10—11岁的儿童、孕妇、免疫抑制者 。
但指南中也称,鉴于目前的流行病学和疫苗供应,不建议在低风险GBMSM个体和一般人群中更广泛地实施天花疫苗接种 。
国产天坛株天花疫苗有潜力预防猴痘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发布了《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版)》,指南指出,尽管我国尚未出现猴痘病例,但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
6月22日,澎湃新闻就猴痘疫苗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创新疫苗与免疫课题组组长戴连攀 。戴连攀所在的团队,此前成功地研发出全球第一支新冠病毒重组蛋白疫苗 。而痘病毒,是戴连攀在博士时期的研究方向 。
戴连攀向澎湃新闻采访人员表示,与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相比,猴痘疫苗开发具有不同特点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单链病毒,基因组较小,其表面主要保护性抗原比较确定,而猴痘病毒属于DNA双链病毒,基因组很大,病毒膜表面的蛋白质抗原种类多 。目前学术界对猴痘病毒的保护性抗原靶点的了解还不够 。因此,适用于新冠病毒的亚单位疫苗等技术路线应用到猴痘疫苗仍需要时间验证 。
不过,现有预防天花病毒的天花疫苗,很可能能够对猴痘病毒起到较好的交叉预防作用 。关于天花疫苗的安全性问题,戴连攀说,目前在欧美国家推广的第三代天花疫苗MVA-BN,使用的是经过遗传改造的非复制型痘苗病毒安卡拉株(modified vaccinia Ankara, MVA),其经过在人体外的鸡胚成纤维细胞中自然传代上百次,丢失了15%的基因,在人体中已经不能复制,接种后对人体产生的毒性很小,安全系数较高 。由于该疫苗采用的是皮下注射的方式,也不会在身体上形成疤痕 。
来自加拿大、美国等国的关于MVA-BN疫苗的使用案例和数据显示,报告的MVA-BN的副作用大多是注射部位的疼痛,发红或肿胀 。其他常见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疲劳,头痛,肌肉酸痛和疼痛以及恶心 。这些副作用通常为轻度至中度,在接种疫苗后出现症状的时间不超过7天 。在临床试验中没有发现心肌炎(心肌炎症)或心包炎(心脏外层炎症)的病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