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晚餐吃太晚容易得糖尿病?睡前几小时不建议再吃?权威证据来了
已有研究表明,进餐时间的变化似乎会影响代谢变化,以及餐后血糖升高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除进餐时间外,褪黑素水平也是其影响因素 。褪黑素是一种在夜间或光线弱的时候被大量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那么,褪黑素受体基因和晚餐时间如何影响个人的血糖控制?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近日,由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MGH)和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学者领衔,来自美国和西班牙的合作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探索,并在糖尿病领域权威期刊《糖尿病治疗》(Diabetes Care)上发表研究成果 。结果显示:1)在睡前1小时(内源性褪黑素水平较高时),吃晚餐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少及糖耐量降低,这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2)尤其是在褪黑素受体MTNR1B基因变异的个体中,这种风险更高 。
文章图片
此前已有许多研究发现,褪黑素受体1B基因(MTNR1B)可增加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该基因已被认为是昼夜节律和葡萄糖代谢之间的遗传桥梁 。
这项研究是为了探索在内源性褪黑素水平升高(如临近睡前)情况下,尤其是MTNR1B基因中2型糖尿病相关G等位基因的携带者,再进食是否会导致血糖控制紊乱 。该项随机交叉研究纳入了845例18岁-70岁的西班牙成年人,他们没有糖尿病史,也没有相关药物使用史 。
研究设置了两个进餐时间:“早期晚餐组”,即在常规睡眠时间前4小时进食晚餐;以及“晚期晚餐组”,即在常规睡眠时间前1小时进食晚餐 。所有受试者随机分入一组,随后在另一个晚上换到另一组再重复测试相关指标 。
文章图片
进食晚餐是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来模拟的 。每位受试者在禁食8小时后,在接下来的两个晚上口服75克葡萄糖饮料,以模拟早期和晚期时间进食,并记录了两组受试者在餐后2小时内(每30分钟一次)的葡萄糖耐量(血糖和胰岛素反应),以及MTNR1B G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之间的差别 。
晚餐吃太晚,血糖控制差
研究团队发现,
与早期晚餐组相比,晚期晚餐组的受试者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水平高出3.5倍 。
晚餐时间晚也导致了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胰岛素AUC是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指标)降低了6.7%,葡萄糖AUC升高8.3%,即晚餐时间越晚,胰岛素水平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关联具备合理性,因为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水平 。
在晚餐进食时间较晚的情况下,MTNR1B G等位基因受试者的血糖水平高于没有这种基因变异的受试者 。耐糖量的基因型差异归因于MTNR1B G等位基因人群β细胞功能的降低 。
研究结果表明,在内源性褪黑素水平升高的同时摄入碳水化合物(晚进食的典型特征),尤其是MTNR1B G等位基因携带者,会损害血糖控制,这可归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 。
因此,晚餐时间过晚增加了患糖尿病的风险 。
“我们的研究结果对预防2型糖尿病的策略可能很重要 。”研究的共同资深作者、BWH医学时间生物学项目主任Frank A.J.L.Scheer博士说 。
他进一步指出,“这项研究结果适用于工业化世界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群,包括临近睡觉时间进食的人群,其他在夜间进食的人群(包括夜班工作者,或那些倒时差和有进食障碍的人),以及大量使用褪黑激素补充剂的人 。”
- 科学探索|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为何不被允许吃面包?
- 科学探索|会吃的混凝土巨型蜗牛触发了佛罗里达州的检疫工作
- 科学探索|NASA叫停吃过月尘的蟑螂拍卖 并要求归还拍卖品
- 科学探索|科学家在木星被云层覆盖的腹部发现被吃掉的婴儿行星遗骸
- 科学探索|研究发现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减少儿童多动症的症状
- 科学探索|航天员日常吃的蔬果从哪来?探访戈壁滩的绿色工厂
- 科学探索|人类首次登月采集的部分月尘被蟑螂吃了 “消化”后将拍卖
- IT|曝光:街边2块钱一根的烤肠,到底能不能吃?
- 科学探索|约10亿人缺乏这种维生素,未来或有望吃两个番茄搞定
- 科学探索|科学家称吃海鞘可能会扭转衰老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