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化观察 | 京剧:绽放更大魅力的可能( 二 )


“观众可以面对面地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这是京剧版的最大优势 。”李卓群说,戏曲在舞台上是一个造梦的过程,很多镜头语言里体现不到的细微表演,也因为京剧演员是跟观众面对面去演而体现得更为深刻,演员们通过京剧传统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使得《大宅门》在戏曲舞台上比在电视剧镜头里更契合中国最传统的古典美感 。计白当黑,三五个人就是一朝人马,七八步便是走遍天下,所以这部戏虽然以爱情为切入点,但它的辐射面还是比较广的 。
“神操作”让人惊掉下巴
为什么要制作这么一出新编戏?这其中,有郭宝昌的京剧情结 。《大宅门》讲的是郭宝昌熟悉的成长经历和京味儿生活 。在创排、巡演过程中,他多次表示,京剧版的创作才是他“内心一直放不下的惦念”,甚至当初写《大宅门》也不是想拍成电视剧,在他心里,京剧是《大宅门》的归宿 。
为什么找“80后”的李卓群改编?还是源于郭宝昌 。他看到了李卓群的成名作——小剧场京剧《惜·姣》 。那是李卓群团队2013年推出的“现象级”小剧场作品,以一桌二椅、唱念做打等传统京剧手法,突显流派、延展行当、创新程式,将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奇情段落演绎给现代都市观众 。剧中阎惜姣全程踩跷,三寸金莲妖娆轻盈,将尘封数十年的旦角表演技巧近距离地重现在京剧舞台上 。这出戏令郭宝昌眼前一亮,再接连看了李卓群的《碾玉观音》《春日宴》等作品后,发现这位“80后”女导演的一贯风格便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反叛传统”,决定把《大宅门》交给李卓群团队来做 。
那时,李卓群出道不久,能有这样的机会是压力,也是动力 。“如果有声音说,这么好的戏剧,怎么现在的观众都不看,我觉得,首先要检讨的是我们,是我们没有让他们看到,我们做得还不够好 。”李卓群说 。
所以,在创排《大宅门》时,她和她的团队便从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出发,用新的表现形式打破传统戏曲和年轻观众之间的“次元壁” 。不仅在剧本、唱腔上有所突破,在演绎呈现上也下了大功夫 。比如,该剧邀请了国宝级舞美设计大师蓝玲与其女、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张颖共同操刀本剧的服装造型,参考了大量“清汉女”形象的史实材料,然后又经过戏曲化的处理,结合传统京剧服饰形制、清末服饰元素和当代审美潮流,呈现出观众今天看到的精致模样 。“所有的服装都很珍贵,像二奶奶有一套黑色服装,那是重工手绣,找了苏杭最好的绣娘来制作,演员当天穿上的时候,明明太阳快落山了,但是我感觉那衣服好像在闪光一样,手绣和机绣在舞台灯光之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是非遗的魅力 。而戏里白景琦发量很多,辫子很长,在舞台上还有很多关于辫子的表演,所以我们用了很多优质的真发,为了这部戏真是不计成本 。”李卓群介绍 。
京剧《大宅门》还融入了歌舞元素,在京剧音乐基础上加入昆曲曲牌和电视剧原声旋律,舞蹈能看到现代芭蕾与探戈的影子,好妹妹乐队还为京剧《大宅门》创作、推广戏歌《人间难得有情人》……“京剧的艺术方式与迪士尼的动画电影有几分相似,大多故事简单,但情节和人物十分饱满,以歌舞作为填充,只要合理、恰当,并无不可 。”李卓群认为 。
这一系列令人有些“惊掉下巴”的“神操作”,使京剧变“潮”了,甚至火出了圈,首演即赢得赞誉,观众好评如潮,刷新近年来新编戏曲首演票房纪录,观众中年轻人所占的比重高达75% 。团队还曾做过统计调查,竟然还有三分之一是“非粉丝群体”,其中甚至包含了从好妹妹乐队歌曲中了解进而买票看戏的观众 。“90后、00后的审美视角值得被重视,他们可以成为传统艺术的主力消费人群 。而且,戏曲有‘三度创作’之说 。一度创作是剧本,二度创作是表演和舞台创作,三度创作便由观众完成 。我希望年轻观众可以更多参与三度创作,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和体验,促进《大宅门》常演常新 。”李卓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