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困|文化观察 | 受困于档期的国产电影

_原题为:受困于档期的国产电影

受困|文化观察 | 受困于档期的国产电影
文章图片


受困|文化观察 | 受困于档期的国产电影
文章图片

□ 本报采访人员 朱子钰
【受困|文化观察 | 受困于档期的国产电影】本报实习生 裴思玥
“跨年看电影”已然成为年轻人心中颇具仪式感的选择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2021年12月31日当天,跨年档国内电影票房总收入53580.17万元 。紧接着的元旦档再次发力,2022年1月1日至1月3日,国内电影票房总收入92773.84万元 。“年末收官”与“开年第一枪”,两大档期的表现,对于提振电影行业未来一年的信心尤为重要 。
实际上,热门档期的亮眼数据,难以抚慰大多数影城经理的忐忑不安,“剩下的普通档期该怎么办?”依旧是横亘在影院经营者面前的首要难题 。“元旦档结束之后,观影人数迅速下滑 。没有好片,如何吸引观众?”山东某影城经理张水的一声叹息道出关键,国产电影热衷在热门档期扎堆上映,普通档期难出好片,几乎是不争的事实 。
过度依赖热门档期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热门档期不断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是众多好电影的市场培养皿 。另一方面,对国产电影“腰部”力量的逐渐衰弱难辞其咎 。热门档期和高票房,究竟谁是因谁是果,喧闹之下,我们不妨多一些冷思考 。
热门档期=“天生好命”?
“选好档期是电影票房成功的关键”,张水告诉采访人员,很长时间内这句话被业内奉为圭臬 。1995年,由成龙主演的电影《红番区》在春节上映,斩获不俗票房成绩 。除了对当时正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产生了重大冲击,《红番区》还让中国内地电影人学到了一个新名词——贺岁片 。
两年之后,冯小刚导演带着电影《甲方乙方》主打贺岁片一炮而红,收获3300万元票房 。《不见不散》《没完没了》《英雄》等影片相继取得票房成功,推动贺岁档成为我国电影第一大档期,日臻成熟 。至此,国产电影制作者愈发感受到了档期无限大的潜力,以及它散发的诱惑力和凝聚力 。国庆档、中秋档、端午档、暑期档、五一档、清明档、春节档、跨年档等档期,作为影片方首选的“黄道吉日”,屡创票房奇迹 。像2021年国庆档上映的电影《长津湖》以57.73亿元票房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的纪录 。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分别拿下了54.13亿元和45.23亿元的票房 。
认识到档期的商业价值,并努力开发本土化热门档期,是当时中国电影在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迈出的一大步 。“热门档期的选择基本依托于节假日 。”张水介绍,其实也不难理解,节假日往往集聚了庞大的消费能量,释放在人们消费活动的方方面面,而电影则是文化娱乐消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西方经济学的供需理论中,巨大的需求推动了供给的增加,热门档期在观影流量、市场声量、宣发环境等方面肯定占据天然的市场优势 。特别是疫情之下,电影片方会更加谨慎,一些电影投资巨大、制作周期长,他们不会轻易地拿出来和市场进行“赌博” 。因此,选择在“天生好命”的热门档期上映,不失为当下最安全的方案 。
如今,电影片方对热门档期选择堪称精打细算,绝不走错一步 。《唐人街探案3》考虑到2020年特殊市场情况,等了一年才在春节档上映 。《长津湖》曾经定档暑期档,最终出于防疫的考虑撤档,重新选择国庆档 。仔细想想,头部电影尚且需要依赖热门档期保障票房,谁还会青睐普通档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