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导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文章插图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 。这个时候,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 。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 。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 。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这段时间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 。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 。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 。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 。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 。“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 。”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 。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
导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文章插图
小暑时节各类昆虫开始活跃
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芦苇下、草丛中都是萤火虫的发祥地,只要有绿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见到那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就像天上的星,闪闪飞舞,在徐徐的风中,伴随着人们度过漫漫长夜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正因为是忙季,我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荀子则进一步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素问?保命全行论》亦云“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道教经典《太平经》也反复论及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 。指出“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 。“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为此提出了“自爱自好”的养生学说,即“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 。说明,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积极锻炼,才能得到长寿之躯 。
小暑时节要保持心性清宁注意清热去火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 。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
导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文章插图
夏季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 。饮食应以适量为宜 。过饥,则摄食不足,化源缺乏,而致气血不足,引起形体倦怠消瘦,正气虚弱,抵抗力降低,继发其他病症 。过饱,会超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运化功能,导致饮食阻滞,出现脘腹胀满嗳腐泛酸,厌食,吐泻等食伤脾胃之病 。《素问?痹论篇》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即饮食要有节制之理 。
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
饮食偏嗜是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只有饮食调节适当,才能保证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饮食偏嗜有过寒过热之偏,五味之偏 。
多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因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偏食辛温燥热,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胀痛,便秘最终酿为痔疮 。五味之偏是说人的精神气血都由五味滋生,五味对应五脏,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 。
导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文章插图
若长期嗜好某种食物,就会使脏腑机能偏盛偏衰,久而久之可损伤内脏而发生疾病 。如偏食咸味,会使血脉凝滞,面色无华 。多食苦味,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 。多食辛味,会使筋脉拘急而爪甲枯槁 。多食酸味,会使皮肉坚厚皱缩,口唇干薄而掀起 。多食甘味的食物,则骨骼疼痛头发易脱落 。重要的是由于嗜好偏过,不但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还能伤及脾胃以及其他脏腑,而致脚气病、夜盲症和瘿瘤等疾病 。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食疗养生中,饮食五味(酸、苦、甘、辛、咸)要适宜,平时饮食不偏食,病时饮食讲禁忌 。如《千金要方?养性序》所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 。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 。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澼”,人在大饥大渴时,最容易过饮过食,急食暴饮 。所以在饥渴难耐之时,亦应缓缓进食,另外在没有食欲的情况下,也不能勉强进食,过分强食,梁代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 。
民间习俗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 。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 。“贶”即“赐”,即天赐之节 。这是宋代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
导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文章插图
民间还有晒书画、衣物等习俗 。传说此日出晒后,虫可不蛀 。故有“六月六,晒红绿”这说语 。
三伏日“吃抄面”、“进汤饼”的目的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民间常这样形容小暑“六月不热,五谷不结”,“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热,果定结 。小暑不热,五谷不结”等等 。
旧时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 。这是古时六月伏日吃面的演变 。最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盛行 。《魏氏春秋》上说三国时,人称“傅粉何郎”的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 。人们才知其“面至白”乃“非傅粉”也 。《荆楚岁时记》中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 。这说明魏晋已后,六月伏日进汤饼,已明确为的是“辟恶” 。
小暑时节,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 。另外“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 。
导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文章插图
过去民间还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 。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
民间传说
在六月的小暑时节里,民间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 。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 。“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 。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 。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 。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 。“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
导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文章插图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 。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 。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 。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 。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
小暑养生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 。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 。“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
导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文章插图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的说法 。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 。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
小暑时节健康食谱
炒绿豆芽
〖配料〗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
导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文章插图
〖功效〗清热解毒,疗疮疡 。
炒绿豆芽
〖配料〗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
〖功效〗清热解毒,疗疮疡 。
素烩面筋
〖配料〗水面筋500克,葱、姜、食盐、淀粉、植物油、味精个适量 。
〖做法〗水面筋切薄片,葱、姜洗净切丝备用 。油锅烧热,将水面筋入锅,煸炒至焦黄,加葱、姜煸炒数分钟,兑水一碗,加食盐,待面筋熟透后,放入味精,再用淀粉勾芡,汤汁明透即可 。
〖功效〗解热、除烦、止渴 。
导读: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 。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文章插图
素炒豆皮
〖配料〗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 。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
〖功效〗补虚,止汗 。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
蚕豆炖牛肉
〖配料〗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
〖做法〗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
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
〖功效〗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
【小暑时节养生保健宝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