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古代陶瓷罐类

古代陶瓷罐类(一)盖罐
配有盖的罐 。新石器时代有的陶罐上已配有专用盖,如甘肃武威皇娘娘台出土齐家文化盖罐,盖的形式似倒置敞口碗 。1955年江苏南京赵士岗出土的红陶人物飞鸟罐,盖似倒置直墙洗 。南北朝时期比较注重盖钮的装饰,如1965年出土于江苏句容张庙的青釉覆莲罐,盖呈伞状,钮作方莲瓣式 。宋以后盖钮的装饰比较丰富,有狮钮、玉免钮、塔式钮、宝珠式钮等 。
盖罐
五联罐
五罐相联的一种罐形,是流行于东汉时期的陪葬冥器 。造型为置于中心的大罐肩部或周边附堆起4个小罐或壶,腹间互不贯通:此外器身还堆塑各种瑞兽、飞禽 。罐盖作为双线半环钮或鸟形钮两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五联罐装饰比较简练,4个相同大小的罐排成方形,中间置一较小的罐,五罐相连 。这种罐式多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福建一带 。五联罐在三国以后演变为堆塑楼阁的谷仓罐 。
【一 古代陶瓷罐类】双唇罐
又称复口罐、双口罐、流行于东汉末至南朝时期的一种罐式,多出土于江南地区 。造型为双重口,内口直,外口略低于内口且外侈,溜肩,圆腹,腹下内收,平底,与今泡菜坛形状相似 。从出土情况看,西晋以前的双唇罐器身较矮,肩部饰有扁条状竖系、横向半环四系;东晋以后,器身增高,内口直径较大,肩部亦有半环形系 。
鸟食罐
盛放鸟食的小罐 。江苏镇江东汉永元十三年(101年)墓曾出土有黑釉器 。传世品中偶有唐宋时期遗物 。从器形方面看,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 。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 。此后各代所烧制的鸟食罐多仿宣德款式 。
堆塑谷仓罐
又称谷仓、丧葬罐、魂瓶,由东汉五联罐发展而来,是专为陪葬烧制的冥器,流行于三国吴、两晋时期,有陶瓷制口 。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东吴凤凰二年(273年)红陶堆塑人物飞鸟谷仓罐,主体为唇口式深腹罐,佛像、麒麟、朱雀、铺首衔环等纹饰贴塑于罐腹四周,口部有双阙、人物、鸟雀等,顶部有倒置直墙洗式盖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瓷谷仓罐最有代表性,罐口部不仅有双阙、楼阁、人物、鸟兽等贴塑,罐的肩部还有伏龟驮碑,碑文有"永安三年"纪年 。1978年浙江慈溪鸣鹤瓦窑头出土的西晋堆塑谷仓罐,造型虽然与上述二例相似,但罐上部的堆塑着重表现了豪门贵族生前居住的城堡式楼阁建筑,在庄园门前有歌舞伎乐俑,以及飞鸟、牲畜等 。
塔式罐
带有佛教特征的一种罐式,多由罐和罐座两部分组合而成,流行于唐代 。出土于陕西铜川黄堡镇的黑釉塔式罐,罐形作翻沿唇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下部渐收,贴有模印叶纹 。镂空多边形底座饰有佛像、花卉等 。罐盖为七级空塔形,顶端塑有屈腿直身、抚头按膝、舒目远眺的小猴 。唐代墓葬出土的三彩陶塔式罐最为常见 。江西九江市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花瓷牡丹纹塔式罐可谓唐代塔式罐的延续:修长的腹部绘青花纹饰,取代了繁琐的贴花,肩部堆塑两对狮、象首,盖作六棱七级重沿塔式 。
横栓盖罐
又称夹耳盖罐、夹梁盖罐 。罐式之一 。1955年出土于广东番禺石码村五代南汉墓的一件,器形为直口,丰肩,以下渐收,长圆腹,圈足 。肩部有两对对称的板式带孔钮座 。平顶盖两侧对称的位置伸出长方形带孔横栓,盖合时横栓插入钮座,与钮座的轴孔相合,可以在两孔中插销固定,或只固定一侧的轴孔,器盖能自由开合而不脱落 。此类罐式标本,在长沙窑、越窑遗址中也有发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