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出血原理,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为什么会出血?

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为什么会出血?出血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①脑梗死后,梗死区的相应血管本身也受到损害,容易破裂出血; ②个别患者发生纤维蛋白溶解过度,造成凝血功能不足; ③被血栓堵塞的动脉再通后,由于血液冲击的压力较高,致使动脉破裂; ④正常脑组织对其内的血管有一定的支持支撑作用,当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坏死、变软,对血管的支撑作用减弱,也容易出血 。
此外,颅脑外的出血也可以发生,它们主要集中在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病人可以出现血尿、呕血或便血 。除此以外,有时还可以发生皮下出血等 。
溶栓剂一般都是大分子生物制 剂,所以各种过敏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严重的甚至有可能造成过敏 性休克,危及生命 。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作用原理是什么?③溶栓治疗:20世纪80年代是AMI治疗的溶栓时代,溶栓疗法是心肌梗死治疗史上使病死率下降最显著的一项治疗措施 。
在心肌梗死的早期进行溶栓治疗,能迅速恢复冠脉血流,限制和缩小心肌梗死的面积,预防心室扩张和心力衰竭,降低病死率 。研究显示,糖尿病并心肌梗死者溶栓治疗的益处大于非糖尿病病人 。
应在胸痛发作的6h内(最晚不超过12h)进行,以尽快、尽早地恢复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使梗死相关血管达到充分而持续再灌注,才能抢救大部分濒死缺血心肌,减少梗死范围,保存心功能和降低死亡率 。溶栓疗法分为静脉溶栓及冠脉内溶栓 。
静脉溶栓使用方便,费用较低,病死率也较低,可作为首选 。溶栓疗法禁用于近期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高血压、妊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恶性肿瘤等 。
常用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酶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原理是什么?溶栓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能够引起的血 栓形成或血栓栓塞性动脉闭塞 。
颅内动脉的急性闭塞可引起突发的严重 缺血性神经功能变化,临床预后较差 。脑动脉局部血栓形成之后,其供 血流减少或中断,中心区组织坏死,发生不可逆损害,但其周围为较大 范围的缺血组织即缺血半暗带,如能早期使闭塞血管再开通恢复脑血 流,则可有望挽救此区的脑组织免于坏死,缩小梗死体积 。
近年来,强 效溶栓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成功应用,以及CT成像能够及时了解性 脑梗死的变化,使得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取得了重要的 临床应用 。
何为溶栓疗法所谓溶栓疗法就是使用药物,使血栓溶解,达到血管再通的目的,从而使受阻的血管灌流区域的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 。
由于纤维蛋白是血栓的一个重要成分,所以,目前主要使用溶解纤维蛋白的药物,进行溶栓治疗 。此类药物包括链激酶、尿激酶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具体方法:(1)链激酶: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有活性的纤维蛋白酶,而使血栓溶解 。常用剂量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毫升内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维持量每小时5 ~10万单位,直至血栓溶解或病情不再发展为止 。
一般用12小时至5天 。但因链激酶有抗原性和致热物质,用后常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所以一般不用此药 。
(2)尿激酶:能激活纤维蛋白原而溶解血栓 。常用量1~2万单位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内静脉滴注 。
每日1~2次,连续5 ~7天 。(3)组织型纤维酶原激活剂:对血块有专一性,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血栓局部,不引起全身性纤溶状态,使用较安全,无过敏反应,但由于药源较少,现仍未被临床广泛应用 。
近年来,采用溶栓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使不少患者严重的瘫痪肢体很快得到恢复,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然而溶栓疗法有造成梗塞部位出血的危险,若掌握不好适应症和禁忌症,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
因此,该疗法应在有条件的医院,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运用溶栓疗法的原则:在治疗前必须作CT检查,排除脑出血性疾病 。
确诊为脑梗塞者,脑脊液检查应无色透明,红细胞在0.3*109/L以下,血压低于180/110毫米汞柱,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性度等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以内 。同时,还应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 。
一般来说,应在发病6小时以内进行,超过12小时者疗效不佳,且易引起脑出血等严重副作用 。为什么溶栓疗法必须在缺血性中风的早期应用呢?这是因为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能力较差,脑缺血如持续数小时后,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脑组织缺血坏死 。
其缺血坏死的范围多在6~12 小时内固定,而脑组织缺血坏死的范围一旦固定,再给予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血管恢复供血,但却不能使脑组织坏死的范围缩小,相反,还可发生出血性脑梗塞 。因此,对缺血性中风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发病后应尽早送医院抢救治疗 。

溶栓治疗出血原理,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为什么会出血?

文章插图
【溶栓治疗出血原理,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为什么会出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