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商代以来 , 青瓷便成为中国瓷器的主要产品 。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青瓷生产 , 逐步产生了一批名窑 , 即耀州窑系、磁州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 。
耀州窑系
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市黄堡镇一带 , 创烧于唐代 , 以烧制黑、白釉瓷为主 。兼烧青釉、茶叶末釉、黄褐釉等 。北宋是耀州烧制青瓷的鼎盛时期 , 其胎色为灰褐色 , 青釉光润肥厚 , 釉色青绿 , 微带黄褐色 , 俗称"姜黄色" , 是耀州窑青瓷釉色最大特点 。其器型丰富 , 有盘、碗、瓶、壶、炉、罐、灯、枕、盒、执壶等 。独具特色器型 , 如小口 , 短颈 , 丰肩 , 通体刻画缠枝花卉的梅瓶、凤首提梁、狮子流、通体刻画缠枝莲花倒流壶等 。其装饰以刻花印花为主 , 也有剔花、画花等 。刻花以花卉为主 , 刀法熟练 , 刀锋圆活 , 犀利有力、主次分明 。剔花刀法也很刚劲清爽 , 富有立体感 。印花盛于北宋中期以后 。一般施于碗、盘、盏、洗等圆器的内壁 , 印得规整清晰 , 布局严整对称 。常见的图案有婴戏纹、凤穿牡丹、飞鹤、菊花、莲花等 。有一种被称为"把莲"的 , 是以荷叶、莲花、莲蓬、茨菇叶为一把系在一起的 。有的碗内印一把 , 二把 , 还有多至三把的 , 并印有"三把莲"字样 。凡贡奉北宋宫廷的瓷器 , 往往刻印有龙凤纹样 。总之 , 北宋耀州窑青瓷 , 是以略带姜黄色的肥厚翠绿青釉 , 薄胎 , 刻、印花精美为主要特征 。
北宋之前的越州窑产品已臻成熟 , 其影响之大 , 在北宋汝、钧官窑甚至龙泉窑产品上都可见到其身影 。近代的专家甚至提出了耀州窑与五代著名柴窑的"血缘"关系说法 , 从现代收藏鉴定角度看 , 当是我们窑瓷考古家和爱好者一个新课题 。
磁州窑系
磁州窑系是我国北方一个历史悠久 , 规模较大的民窑体系 。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等省 , 以河北磁县境内的磁州窑为主 。瓷器的主要特征为:风格粗犷豪放 , 线条简洁明快 。造型立足于生活实用 , 大方朴素 , 坚固耐用 , 乡土气息浓厚 。主要器型有瓶、瓮、罐、壶、盆、碗、盘、妆盒、枕、灯、香炉和各种动物玩具等 。其胎体大都厚重粗糙 。器物表面施有化妆土 , 再施用透明釉 。
磁州窑瓷器的装饰为:白地黑彩 , 白地画花 , 珍珠地画花 , 白地剔花 , 绿地黑彩和孔雀绿地黑彩 , 白地红绿彩等 。白釉肥厚莹润 , 纯白如牛奶 , 有一种粉质感 。白地黑彩是主要装饰手法 , 即在上述白色化妆土的瓷胎上以黑彩绘出图案 , 罩以白色透明釉烧造 , 呈现出水墨画效果 。
元代磁州窑在宋金的基础上继续烧造 。但风格有了很大变化 , 由白地剔花和釉上红绿彩向白地黑花为主过渡 。造型硕大、浑圆、厚重 。图案以云凤、云龙、云雁为多见 , 也有诗文佳句 。枕类制品底部有"张家造"、"古相张家造"等作坊的戳印记 。
吉州窑系
宋代 , 北方以民烧磁州窑著称 。其产品在重墨似膝的重彩白地(有化妆土)胎上绘各种图案 , 影响北方诸多窑口 。南方吉州窑则以深褐、酱红类暖色在浅米黄胎上烧造独具特色釉下彩瓷 。其绘瓷技法多样 , 大多取材于民间民俗纹饰 , 流传至今 。如荷莲鸳鸯、瑞鹿衔草、芦雁、月下梅、山茶等 。且善用开光手法绘制如意、八卦、迥纹、色彩很强 , 如黑地白花、白地褐彩、剔刻格调 , 清雅明快 。
其作品以典型的鹿纹为主 , 鹿的腾跃之态生动可爱 。鹿纹早见于汉代漆、铜器上 , 古为流行图案 。古鹿、禄音相谐 , 取其吉祥 。
鸳鸯纹多为开光 , 曲干伏叶 , 池面浮萍 , 荷阴下鸳鸯戏水 , 前后顾盼 , 一派江南风情 , 意寓男女恩爱 。
芦雁纹器属吉州窑少数品种 , 口衔芦枝栩栩如生的飞雁 , 多是信手挥就 。雁是守信祥禽 , 定期往返且不畏风寒 , 宋人视为力量、诚实象征 。黑地剔白梅纹为吉州窑常见题材 , 梅纹多数无根折枝梅 , 黑白分明 , 花心点褐彩 , 妙趣横生 。有的与海月、竹枝组绘 , 其中露胎色彩勾画处 , 使观者油生开朗之概 , 廖廖数笔敲开黑釉的沉闷气氛 。
吉州窑的釉下彩绘 , 对以后的青花、釉里红瓷有极大的影响 。这一点在中国窑瓷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迄今传世吉州窑的彩绘瓷赢得了国内外窑瓷界高度赞誉 。古人用含铁化合物着色 , 在素胎上直接绘图 , 再上釉烧熔 , 其色泽为清 , 鲜艳明目传之当今 , 诚为千古不朽的艺术佳品 。
宋代吉州窑胎质轻松 , 呈淡褐米黄色 , 一般手感较轻 。近年市场可见仿品 , 细心观察 , 其图案有形无神 。收藏、爱好者应学习把握其特征 , 才能避免误断 。
建窑
建窑在今福建建阳县 , 故名 。晚唐、五代烧青瓷 , 宋代以烧黑瓷为主 , 兼烧青白瓷和青瓷 。建窑以宋代盛产的黑釉瓷器而闻名 , 特别是供饮茶用的"兔毫盏"为贵 。因宋人喜欢斗茶 , 碾制的茶饼 , 经水冲泡泛现一种白色茶沫与黑色茶盏相映成趣 , 此乃一乐 。为此黑釉茶盏特受时人欢迎 , 北宋后期曾为宫廷烧制御用茶盏 。元以后停烧 。其黑釉茶盏的特征是:
1.胎体厚重坚致 , 胎色紫黑 。
2.釉色黑而润泽 , 器内外施釉 , 底部露胎 , 釉汁垂流厚挂 , 有的凝聚成滴珠状 。釉面呈现褐黄色 , 银灰色和褐蓝色 。因釉色细而下垂 , 酷似兔毫 , 故称"兔毫盏" , 按其釉色又叫"金盏"、"银盏"和"蓝盏" 。"蓝盏"更为可贵 。在高倍放大镜下 , 可见其釉面开细小蝉羽纹 , 点缀着雪花片的金星、银星和红星 。其流淌下垂的兔毫纹 , 呈现着浓淡深浅、曲曲弯弯不规则的宛如西北黄土高原的丘壑 , 呈色上浓下淡 , 以至消失 , 给人一种自然的美感 。在太阳光下 , 其黑色釉面闪烁着金红色的光点 , 盛满水其金红色光点在水中跳跃 , 其妙无穷 。
3.建窑器物以碗盏为多 。其造型口大足小 , 形如漏斗 , 有敞口和合口两种 , 以敞口为多 。底为浅玉环圈足 , 有旋坯纹 。有的器物底足刻有"进王戋"、"供御"铭文 , 为朝廷贡品 。
龙泉窑系
龙泉窑在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村、大窑一带 。北宋时已具规模 , 产品胎色灰白、胎质稍粗、器壁匀厚 。其釉属石灰釉 , 烧时容易流淌 , 釉层薄而透明 。釉色青中泛黄 , 装饰以刻花为主 , 辅以篦点或篦划纹 。流行波浪、蕉叶、团花、方纹等 。足底往往不施釉 , 多采用垫烧 , 产品以碗、盘、壶、罐、盆等 。
南宋是龙泉青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已使用石灰碱釉 , 其黏度较大 , 烧时不易流动 , 可多次施釉素烧 , 而形成的厚釉 。晶莹润厚的粉青、梅子青具有青玉般的光泽和翡翠般的美丽 。
元代龙泉窑的胎色 , 大多白中泛青 , 质地细腻坚硬 , 瓷化程度高 , 部分呈深灰色 。一不像北宋那种呈透亮的闪青泛黄色 。二不像南宋的粉青、梅子青那样呈失透的碧玉色 。而以釉层薄 , 略光亮的粉青为多 。除粉青外 , 还有青灰、青褐、黄褐等 。少数灰色胎上施米黄、青灰、黑褐色 , 部分釉面类似哥窑的开片 。
元代龙泉窑在装饰上有所突破 , 出现了许多新技法 , 如剔、刻、画、堆塑等 , 还流行印花、贴花和加彩工艺 。花纹布满全器 , 以八宝、八仙、神仙、蝴蝶、凤、鸟、八吉祥、缠枝四季花卉等图案 。
景德镇窑系
景德镇发现最早的瓷窑是五代的湖田、石虎湾等窑 , 主要烧制青瓷和白瓷 。北宋时又烧制出色质如玉的青白釉瓷器 。
宋代景德镇窑瓷胎呈灰白色 , 质地坚硬、胎体匀薄 , 碗、盘类器胎壁可光照见影 。大多为青白中微带黄的色调 。北宋晚期和南宋制品釉色多白中闪青 , 釉面透明度强 , 釉层气泡大而疏 , 聚釉处呈水绿色 , 釉薄处泛白 。南宋晚期制品呈色略显青 , 釉面也不如早期制品那样清澈透亮 。
北宋早期碗、盘类器主要采用匣钵单件仰烧工艺而成 , 器物圈足内放垫饼垫烧 , 因此圈足底部留下了一周黑褐色斑痕 , 圈足较高且小 。北宋中期兴起覆烧工艺 。为了克服因覆烧造成的"芒口" 。朝廷用器往往用金、银、铜、铁等金属将"芒口"镶嵌起来 。
北宋早期的器物大多光素无纹 。只有少数碗有下凹的印记 , 内有草率的花纹或:"茶"、"酒"、"詹"等字样 。此时盛行的刻花多采用一边深一边浅 , 宽细组合的所谓"半刀法" , 内铺以篦点纹 , 形成了景德镇窑刻画花装饰的风格 。北宋晚期至南宋 , 刻花和印花并存 , 以印花为主 , 纹样有牡丹、菊花、飞凤、莲荷、孩童攀花、水波、双鱼、一束莲、人物等 。瓷盒器物上还常见如:"段家合子记"、"吴家合子记"、"许家合子记"及"徐"、"程"、"朱"等姓氏 。
北宋前期器物造型比较简单 。有碗、盘、瓶、罐、洗、六管瓶等 。中期以后器物造型增多 。除传统器物外 , 出现了注子温碗、各式炉、茶托、茶盏、枕、观音像等 。前期器物底部较厚 , 后期底部略薄 。
元代景德镇青白釉瓷采用瓷面加高岭土"二元配方"法而成 , 胎中氧化铝增多 , 器物变形减少 。釉色显青 , 釉面滋润 , 但不如宋代的清澈透亮 。器物采用匣钵装烧、垫饼正烧法 。为了模仿宋代的"芒口" , 部分器物在口沿特留有一周较宽涩边 。有的用酱色釉涂刷 , 俗称"酱釉口" 。
元代景德镇青白瓷不仅继承了前朝的刻花和印花 , 而且还盛行褐彩斑点 , 贴花和堆贴串珠纹 。典型的图案有花卉、莲瓣和用串珠表现的如意云头以及"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祥语 。?
【宋元南北的青瓷窑场】
推荐阅读
- 《茶经》上为何没有云南普洱茶
-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属于什么银行
- 河南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 椰蓉糯米小丸子的做法
- 河南旅游一卡通包括哪些景点
- 湘潭海鲜酒店
- 南海观音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 南瓜面包的做法
- 东郊海鲜批发市场
- 简易版 ▌雪莉小厨房。法式南瓜浓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