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请入中土以来,大兴于汉、藏两地(此可详见于汉史,佛教为我国请入之宗教,除道家兴于本土之外,其他宗教均为打进来的,比如伊斯兰入侵导致的新疆佛教败落,基督教等在洋人船坚炮利攻略下沿长江修教堂……有史为证) 。佛教深深的与中华文明溶为一炉,传承至今 。
中国人早期喝茶只有道家的自然、现世的想法;到了汉代,儒家的观念逐渐成为重心,规范、约束受到重视;而到了中世纪的唐代(618~907年),佛教思想已深入人民的生活,茶文化也结合了佛家思想,进入一般人的生活中 。
【茶与生活中茶与佛教的关系】不论是道家、儒家或者是佛家都有主张清静的理论 。因此,茶文化融合了这三家思想,很快的就以「清静」作为饮茶的主体思想 。于是,佛家中以打坐静修、禅定悟道的禅宗便与茶结合成为「体用」的密切关系 。
一、 佛教的历史沿革
茶与禅的结合,可以从达摩祖师来中国起 。相传达摩祖师面壁打坐九年期间,时常因打瞌睡而苦恼,于是将自已的眼皮撕下,丢在地上,对久之后,地上就长出一株绿叶植物 。有一天,达摩祖师的弟子在旁煮水以备饮用,正好一阵风吹来,绿叶子掉落在锅里,达摩祖师喝了这过掉落绿叶子所煮的水之后,精神非常的好,打坐时也不再打瞌睡,从此以后,达摩坐禅时都喝以这种叶子煮的开水 。
上面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茶与禅结合的故事 。达摩祖师是于南北朝时来到中国,而佛教则早在东汉初年传入中国,根据<<后汉书.楚王英例传>>的记载,汉明帝异母弟楚王英于明帝永平8年(65年)信奉佛教,这一年有派遣蔡惜等出使西域求佛法的历史记载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信仰的人增多,各地寺院纷纷建立起来 。
唐朝茶业的兴盛与佛教兴盛是不可分开的,特别是佛教的禅宗影响茶业的发展特别大 。根据封演所着<<封氏闻见记>>所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大兴禅教 。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唯许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又根据陆羽<<茶经.七之事>>引释道悦<<续名僧传>>:「宋释法瑶姓杨氏,河东人 。永嘉中过江,遇沉台真,请真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悬车,饭所饮茶 。永明中,敕吴兴礼致上京,年七十九 。」又摘引<<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县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从此可看出,在魏晋南北朝时代,我国的僧道在江淮以南的寺庙中,已经有尚茶的风气了 。
二、 茶与佛教的关系
茶和佛教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现实的生活上,佛教特别是禅宗需要茶叶来协助修行的功能,而这种嗜茶叶的风尚,又促进了茶业的发展 。而精神境界上,禅是讲求清净、修心、静虑,以求得智能,开悟生命的道理:茶是被药用特用作物,有别于一般的农作物,它的性状与禅的追求境界颇为相似 。于是「禅茶一味」、「茶意禅味」,茶与禅形成一体,饮茶成为平静、和谐、专心、敬意、清明、整洁,至高宁静的心灵境界 。饮茶即是禅的一部份,或者可以说:「茶是简单的禅」「生活的禅」 。
佛教禅宗的主要修为方法是坐禅,而坐禅除了选择寂静的地方外,还要求注意「五调」:(一)调食(二)调睡眠(三)调身(四)调息(五)调心 。这五调,特别是调睡眠,都与饮茶有一定的关系 。就是佛教其它的各宗各派的修行,对于五调或多或少都要注意到,茶叶不但受到佛教禅宗的重视,同样的也受到其它各宗各派的重视,以致于名寺大庙里,不但设有专门招待上客的茶寮或茶室,就是法器,或者是一些法会活动也都与茶有关,例如:普茶、施茶等等 。而在佛殿、法堂的钟、鼓,一般都设在南面,左钟右鼓,若是设有两鼓,就将两鼓分设在北面的墙角:设在东北角的,叫「法鼓」,设在西北角的,就称「茶鼓」 。这些与茶有关的作为和称呼,无疑的也是佛教重视茶的一种表征 。
茶与藏传佛教关系尤深,实在是因为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原之上,需要茶来补充营养,解腻除毒……现代之班禅大师曾于1982年到云南亲自订制“班禅贡沱”,运往藏区,解决藏族人民对茶的需求 。历代藏地的佛教修行者,都喜饮茶 。……
推荐阅读
- 泡茶的茶具该如何选择?
- 松萝茶的传说
- 茶艺,享受的不过是时间
- 客家擂茶的风俗纪要
- 一 紫砂入门十讲:第八讲紫砂陶印记及款识与一般瓷器有所不同
- 养茶之器
- “佛”、“茶”让我感悟生活!
- Amai的抹茶曲奇
- 伯爵红茶气泡饮
- 抹茶奶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