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字流变——"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称谓

(一)荼的含义
苦菜
《尔雅·释草第十三》,"荼,苦菜" 。苦菜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 。《诗经·国风·邶国之谷风》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诗经·国风豳国之七月》有"采荼樗薪",《诗经·大雅·绵》有"堇荼如饴",一般都认为上述诗中之"荼"是指苦菜 。三国吴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鱼疏》记苦菜的特征是:生长在山田或沼泽中,经霜之后味甜而脆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七"苦菜"条记:初春时生苗,茎中空,折断时会流出白汁,开黄花和野菊相似,其种子附生白毛,能随风飘扬 。苦菜是荼的本义,其味苦,经霜后味转甜,故有"其甘如荠"、"堇茶如饴" 。
茅秀
东汉郑玄《周官》注云:"荼,茅秀",茅秀是芽草类种子上所附生的白芒 。《诗经·国风·郑国之出其东门》有"有女如茶",成语有"如火 如荼",上述之荼一般认为是指白色的茅秀 。茅秀是荼的引伸义,因苦菜的种子附生白芒,进而由苦菜白芒引伸为茅草之"茅秀" 。
茶具苦涩味,所以,便用同样具有苦味的荼(苦菜)来借指茶 。
其他
由"茅秀"进一步引伸为"芦苇花",还有解释为"紫蓼"、"陆秽"的 。
(二)荼何时被用来借指茶
《尔雅·释木第十四》,"槚,苦荼" 。槚从木,当为木本,则苦荼亦为木本,由此知苦荼非从草的苦菜而是从木的茶 。《尔雅》一书,非一人一时所作,最后成书于西汉,乃西汉以前古书训诂之总汇,由《尔雅》最后成书于西汉,可以确定以菜代茶不会晚于西汉 。
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一般认为这里的"荼"指茶 。因为,如果是田野里常见的普通苦菜,就没有必要到很远的外地武阳去买 。王褒《僮约》定于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荼借指茶当在公元前59年之前 。
(三)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称谓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章,辑录了中唐以前几乎全部的茶资料,经统计,荼(含苦荼)25则,荼茗3则,荼荈4则,茗11则,槚2则,荈诧3则,设1则 。荼、苦荼、荼茗、荼荈共32则,约占总茶事的70% 。槚、设都是偶见,茗、荈也较茶为少见 。况茗是荼芽,荈是荼老叶,荼、茗、荈,其实是一 。由此看来,荼是中唐以前对茶的最主要称谓 。
【茶字流变——"荼"是唐前茶的主要称谓】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