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凤庆茶味独芬芳

夜读《滇海虞衡志》 , 其载"顺宁(凤庆县)太平茶 , 细润似碧螺春 , 能经三瀹 , 尤有味也 。"凤庆县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茶乡 , 县内至今还生长着一株高9米、树围达5米的栽培型大茶树 , 虽然它经历了3200年的风雨洗礼 , 但依然年年新绿 , 青翠欲滴 , 成为当今地球上存活的最粗大的人工栽培型茶树 。每年春分一过 , 凤庆那千山万岭茶山的蓬勃生机和悠悠茶韵 , 总让人萌动起一颗忘怀的诗心 。
凤庆茶最早只是先民用来入药和祭祀之用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茶才发展成商品 , 由少到多 , 逐步发展壮大 , 目前已经拥有茶园25万亩 。据《滇南新语》记载 , 在明代 , 凤庆就能用手工制造出太平茶、玉皇阁茶 , 色、香、味可与龙井茶媲美 。有了这样的好茶 , 青龙桥连通的茶马古道上茶事不断 , 凤庆茶源源不断进入内地、上贡朝廷、远销东南亚 , 茶叶也成为凤庆人的"绿色银行".每逢街天 , 悠长的凤庆山街成了各种茶叶交易的场所 , 那叶形平肥的"尖山云雾"、条索分明的"太华茶"、细润色正的"银毫"、秀美质佳的"特级功夫茶"……各色茶叶摆满悠长的街巷 , 浓郁的茶香令人心旷神怡 。在茶市上 , 随便坐下与茶农闲话家常 , 都能拉出一大堆茶诗、茶经、茶文、茶德等等话题来 。彼此兴致浓了 , 甚至会忘了买卖之事 , 沉浸在茶话之中 。真可谓"茶中日月长 , 茶话情根深".
【茶马古道:凤庆茶味独芬芳】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 , 滋生出了凤庆以茶入药、以茶入食、以茶入礼的浓浓茶文化氛围 。在凤庆 , 人们从茶园采回鲜嫩的茶叶 , 洗净晾干后用手揉软搓细 , 放进一只大碗中 , 再加上柑橘叶、酸竹笋、大蒜、辣椒、盐巴等佐料拌和 , 就成为一碗"凉拌茶".这种茶 , 滋味变化多端 , 苦中透出暗暗鲜香 , 是下饭的好凉菜 。有的则把采来的新鲜茶芽放进小缸里 , 撒上盐巴拌匀 , 层层压紧 , 腌制几个月后 , 拌上佐料 , 也是开胃佐餐的好菜 。在茶乡凤庆 , 常见三五好友相聚一室 , 品茗、泡茶、谈古论今 , 持一杯茶香 , 怀一份闲情 , 细细品茗 , 渐渐境宁心净 , 在幽香芬芳中涤尽俗尘 , 享人生之无穷真趣 。
千百年来 , 凤庆人恪守着"茶是摇钱树 , 买粮又买布 , 儿去上学娘采摘 , 生产学习两不误"的古训 , 用茶树支撑起生活 。如今的凤庆人 , 唱茶歌、跳茶舞、做茶操、办茶报、研茶事……无论什么时节 , 不分白昼晨昏 , 你随便走进凤庆的哪户人家 , 他们都会用茶来招待你--那香高味浓的"百抖茶"、香味绵厚的"滇红工夫茶"、芳如幽兰的"早春绿",纯朴的乡情和悠长的茶香 , 一定能让你忘忧清乐 。
或许正是受了凤庆茶文化熏陶的缘故吧 , 品茶成了我一生的嗜好 , 品茶之形 , 品茶之色 , 品茶之味 , 品茶之境 。我和朋友们就常在一间平民化的茶馆里品茶、下棋、闲谈 , 品杯里小乾坤 , 品茶中大世界 , 品那份人生淡泊 , 品那份友情淳厚 , 品味人生的真谛 。茶品得久了 , 一些诗词歌赋亦被许多人品了出来:"喝一口 , 神清气爽 。喝两口 , 嘴角留香 。喝三口 , 味中有味 。喝四口 , 云游仙乡 。识得茶味与世味 , 今日诗仙应你当 。"这是诗人李鉴尧品凤庆茶的真实感受 。
"芬芳的风 , 芬芳的云 , 芬芳的茶园 , 芬芳的林 。茶乡收茶千家乐 , 姑娘采茶歌醉人 。情满茶山歌满岭 , 我爱凤庆四季春 。芬芳的山 , 芬芳的水 , 芬芳的村舍 , 芬芳的人 。家家好茶迎远客 , 百里茶乡真开心 。滇红走出国门外 , 都夸我勤劳的凤庆人!"这是歌词作家刘位循咏凤庆的赞歌 。作家李钧在《咏凤庆茶》中亦有"云雾缭绕高海拔 , 此处茶味独芬芳"的感慨 。在凤庆 , 咏茶的诗篇说不清也道不完 , 有人说 , 茶乡的茶树有多少棵 , 茶的诗歌就有多少篇 。
二月春早 , 又到春茶即将采摘上市的时节 , 凤庆的乡村山野 , 处处嫩绿芳翠 , 生机盎然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