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学水平如何 西夏文学是怎样发展的?


西夏文学水平如何 西夏文学是怎样发展的?

文章插图
西夏文学是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党项羌族为主,兼有汉族、回鹘、吐蕃等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中国文学园林中的一朵奇葩 。一定的文化现象总是以相应的经济为基础而生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
西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与同时期的辽、金相比,在文学领域内取得了更为丰硕的成果,这源于西夏所统治的河西陇右地区自古就受到中原文化的熏染,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魏、晋时期,河西一带就多有儒学之士,这里的官学、私学繁荣,人才辈出,学风浓郁,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河西文化 。
西夏文学水平如何 西夏文学是怎样发展的?

文章插图
党项羌族内迁之后,在中原文化的浸润之下,文学艺术有了发展和进步 。尤其是李元昊建国后,西夏的文学艺术水平大大提高,到夏仁宗李仁孝时期,呈现了五彩缤纷的繁荣局面 。西夏的文学作品虽然受到汉族文学的影响,但是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中宗教色彩和民族精神是西夏文学作品的灵魂 。
西夏文学作品大致可以分为公文、碑文、序文、民谣、谚语和诗歌等,其中以诗歌和谚语居多 。西夏谚语集《新集锦合辞》中一开始就说到“夏国辩才数不尽,弭人谚语说不完” 。西夏灭亡后,承载文学的书籍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留存下来的文学艺术作品不多,后来出土的西夏文学作品也大都流落于异国他乡 。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部分西夏诗歌和谚语作品中看出西夏文学的艺术作品具有很高的欣赏水平和独特的审美观点 。西夏的文学作品大部分没有署名,以西夏文字创作的文学作品更多表现的是党项民族固有的风格和特点,尤其是部分民族特色浓厚的西夏文诗歌、谚语 。如《月月乐诗》《夏圣根赞歌》《新修太学歌》等诗歌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是西夏文学的精华 。我们读过西夏的《月月乐诗》后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
一月里,黑头顶人和红脸汉子用过去一年的收入欢度节日,王国内到处都在摆酒席 。
白色巍峨的住宅里温暖如春,母绵羊正在产羔,房子里洒满阳光,羊羔一排排躺着,酣畅入睡,聪明的人早就准备好喂养牦牛和羊只的青稞嫩叶,绵母羊咩咩叫着,小羊羔大声地喊着,
他们成双成对,月儿斜挂在蔚蓝色的路边,正要出发踏上自己那遥远而永恒的路程,旅人在大步迈进,他的衣服已无御寒之物 。
所有冻成白色的东西都在融化,
一切落入冬季威力的东西都又开始裸露,闪着白光 。
月亮在西山丘的上方闪烁,鹤唳声声,在(相互)打听着春汛时的美景 。
鹤群是春汛的美人 。无论悬挂在西方的月亮,还是鹤群,还是大片的春水,都不会消失殆尽!
……
三月里,
鸽子和斑鸠在树丛中咕咕叫着,宣告国家的兴盛,在充满阳光温暖的强大光荣的国家里,流水潺潺,在辽阔的草原上,绿色的嫩芽破土而出,迎风摇曳 。
杜鹃在东面的山上咕咕啼鸣,快快植树——杜鹃声声,阳光透过长枝吐蕊的树林!
人们喝着豆粥,欣赏着花卉——这不是一个饥饿的国度 。
月儿度入第四个月,万物开始变绿,树木花卉,使名人赏心悦目 。
上天慈悲赋予我们众多丰富的宝藏,全国上下享用着丰盛的早餐 。
杜鹃啼鸣,意味着万物复苏,山的威力永存,阳气上升,男人们注视着女性的秀丽姿容 。
芳草如茵——大地一片美景,群芳竞相吐艳,塔脚下杂草丛生,草木葱茏,高可盈尺,它们(草)像羚羊皮做的皮带,像马的绊绳,在同水搏斗,
它们同水和解,出现了成片的低洼湿地,这是龟的自由驰骋的天地 。啊,不可思议的土地 。
四月里,
夏季的第一天降临 。草木茂盛葱笼 。
论功(行赏)各色珍贵的礼品,王国中在举办盛宴 。
杜鹃在绿茵丛中啼鸣,宣告夏季已经来临 。
没有荒废不耕的山丘和平原,庄稼汉魂牵梦萦的只有土地,只是它的美人 。
西夏文学水平如何 西夏文学是怎样发展的?

文章插图
……
十一月里,
白高(国)的臣民由山上迁徙到浓密的丛林中 。河流开始结冰,覆盖着白色坚冰的道路笔直 。
唐古特的儿女们小心翼翼地探查道路(四处张望)往前走着,但(道路崎岖)并不影响他们的爱情!
马儿的牙齿冰凉,深夜里鹿儿喃喃谵语 。
时光凉飕飕地流逝,将近十二月 。错过了第五天连小鱼也抓不找 。
土金牛时刻敲响了鼓,人们纷纷向寺院走去 。
新年将到,国内的黑头顶人和红脸汉子大摆宴席 。
无论青年人还是老年人的生命又长了一岁,向亲戚们磕三个头拜(新)年,两个年头交接,各个月又重复起来 。
各个寺院,家家户户,连国内最遥远的角落,到处都一片欢乐,在乡村茅舍的窗户里(能看到)紧挨在一起的脑袋 。
……
新年到来之际,国内的黑头顶人和红脸汉子们大摆酒席庆祝,
在月末和岁首把像多节竹子一样的三代人中老老少少都团聚在一起 。
在族长的家里没有缺席的人,包括最遥远地方的统治者在内都已来到,那就让大家尽情地欢度(新年)吧 。
这首诗描述了一年十二个月西夏境内的自然气候、生态的变化和西夏国内人民生产生活的状况,是西夏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西夏社会中那种温馨和谐的气氛 。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篇措辞恰当、意境优美的散文 。
西夏的谚语“旌高举云端,剑悬挂风中”“有志族女不厌嫉,参战独子不惜命”“肝虽坠,未曾倒,箭已尽,不会降”“肠流出,缠于腰,肚已穿,以草塞”等,真切地反映了西夏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的强硬民风,体现了西夏民族尚勇重武的精神 。
另外,在《新集锦合辞》和西夏文《圣立义海》中也有一些哲理性很强,寓意深刻的谚语,如“该学不学学饮酒,应教不教教赌博 。树梢置食喉已断,井深有水嗓已干”,“聪明人珍视妇女品行,愚蠢人注意妇女容貌 。占有牲畜不富,怀有智慧才富”,等等 。
而西夏文学作品中的另一些用西夏文或汉文写作的作品则明显地受中原文学传统的影响,代表性的有《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它最能反映西夏文学的特点 。此碑铭是西夏文与汉文合璧,两种文字相比,内容虽然相近,但不雷同,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我们摘录碑铭来进行体会 。
五色瑞云,朝朝更复金光飞;
三世诸佛,夜夜必绕圣灯现 。
一劫完毕,先地获道心喜跃;
七级悉察,福智得人佛官至 。
天下黑头,苦乐二种求福处;
地上赤面,势力两面是柱根 。
十八地狱,受罪众生得解脱;
四十九趣,安乐慈人爱到来 。
三界昏暗,智灯一举悉见显;
众生爱海,惠桥已建皆渡运 。
圣宫造毕,功德广大前无比;
宝塔修完,善缘圆满识量高 。
人身不珍,潮湿□帐如麻竹;
人命无常,安城秋明同夏花 。
施舍特殊,三轮体空义皆解;
志心坚固,二边不执证彼岸 。
西夏文学水平如何 西夏文学是怎样发展的?

文章插图
【西夏文学水平如何 西夏文学是怎样发展的?】我们可以看出,西夏诗歌一般字数相等,韵脚整齐,音律明快,大都用排比句式直抒胸臆,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博大胸怀和民族自豪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