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茶文化的演变

   

中国饮茶文化的演变

文章插图
      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称:"茶者 , 南方之嘉木也 。"茶叶由茶树鲜叶加工而来 , 与咖啡、可可并称世界三大软饮料 。中国是最早发现、利用、栽培、加工茶的国家 , 是茶树的原产地 。【中国饮茶文化的演变】茶叶起初鲜食、生叶煮羹或烤炙后煮饮 。汉代煮饮 , 亦做茗粥 。隋唐时盛行蒸青饼茶 , 茶圣陆羽着《茶经》并创煎茶法 。宋代制茶技术进一步发展 , 制成精美的龙凤团茶及各种茶饼 , 用点茶法饮茶 。宋末元初开始生产蒸青散茶 , 并创立了花茶窨制技术 。明代贡茶废饼茶以散茶代之 , 炒青散茶制法日趋完善 , 绿茶、黄茶、黑茶均有生产 。明末饮茶方式也随之改为撮泡法 , 已近似于现代冲泡法 。清代白茶、红茶、乌龙茶开始制作 , 闽粤盛行工夫茶泡法 。
泡茶可以很简单 , 一个杯子 , 抓把茶叶 , 烧壶开水一冲即可 。讲究些的无非多了些家伙什儿 , 茶盘、电水壶、紫砂壶、盖碗、公道杯等等 。但无论用怎样的器具 , 本文所探讨的基点只在于如何将茶(的滋味)泡得更好 , 解渴不在此列 。
如果尝试将影响泡茶的诸多因素提炼成一个简单易懂的程式 , 那么笔者能想到比较合理的是这样的一个天平:天平的左端盘上是"茶";右端的是"茶具"、"水"、"泡茶环境";支点则是泡茶的人 。在所泡的"茶"固定后 , 选择相应的"茶具"与"水",在泡茶当时的"环境"(包括周遭环境与品茶人)下 , 泡茶人通过对泡茶手法(水温、注水出水手法、浸泡时间等)和心法(对茶叶特性的认知等)的调整 , 达到茶汤的最佳(相对的)平衡 。从而可知本文所讨论的就是泡茶的手法与心法部分 。
温馨提醒: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 , 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