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禅语茶事七则

 佛教自6世纪传入中国后 , 逐渐与本土的儒道思想相融合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点的禅宗 。8世纪 , 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 。9世纪初 , 中国的饮茶风尚开始影响日本 , 但种茶、饮茶在日本真正形成风尚是在1168年入宋僧荣西从中国带茶种回国种植之后 。到了中国的元代(1271-1368年) , 有高僧古林清茂等将中国的茶禅一体哲学思想传入日本 , 并在京都、镰仓等地传播临济宗的禅道、王羲之等人的书道以及末茶之法 。到明代 , 日僧村田珠光(1423~1502年)来华就学于高僧圆悟克勤禅师 , 进一步学习中国的茶理与佛理 。村田回国时 , 圆悟克勤禅师以“茶禅一味”4字相赠 , 村田将其藏于奈良大德寺中 。从此 , 茶禅一体、茶禅一味思想在日本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 并形成了源于中国而又具有自己特色的日本“茶道” 。以下释录的是日本禅语茶事七则 , 可供研究日本茶文化及中日茶文化渊源关系者参考 。1、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核心思想 , 可浅近解释为“酷爱和平 , 清心宁静” 。和敬清寂源出村田珠光“谨敬清寂”之说 , 后来千利休(1521-1591年)将其改为“和敬清寂” 。“和”与“敬”是强调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有的精神、态度和辞仪 , “清”和“寂”则强调茶室庭院应当清静和典雅 。其本质就是“和美”、“清心” , 是禅心与茶道之心 。
2、不风流处也风流
【日本禅语茶事七则】不风流处也风流的意思是“看似不风流倒也风流” , 这与禅语的“无轨道即轨道”的说法是相通的 。有的人故意在品茗会上使用有缺陷的茶杯 , 以钓风流之名 , 此举其实并不风流 。而真正懂得茶道的人 , 能在悠游之中 , 不刻意于风流之中 , 从被舍弃的不能表现风流的茶杯中发现真和美 , 这才是真风流 。风流之道称之为“奇” 。数学上的奇数是不能被除尽的 , 它奇就奇在不能除尽 。人生假若都能合理地被除尽 , 也就无可言趣了 。有不合理和矛盾才存有风流韵味 。一味地追求风流、迷恋风流 , 反而不风流 。能从不风流的茶杯中看到美的东西 , 对它产生爱意 , 并将它当作风流而加以珍惜 , 其人、其举动就是风流的 。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中 , 刻意风流者比比皆是 , 在这种情况下反倒衬映出不经意于风流者之风流来了 。
3、吃茶吃饭随时过
禅门认为 , 佛法原无秘密 , 只和喝茶、吃饭、穿衣一样平凡 。想喝茶就喝 , 想吃饭就吃;喝茶时全心全意地喝 , 吃饭时全心全意地吃 , 这是心地澄清人的生活;它与时空、地位、吃的动作无关 。这里有一则“赵州吃茶去”的故事 , 说的是有一天某和尚去拜访赵州 , 赵州问:“以前来过没有?”回答是“来过 。”赵州说“吃茶去 。”接着又一和尚来访 , 赵州同样问“以前来过没有?”回答是“没有来过 。”赵州仍说“吃茶去 。”寺院院主有些不解 , 便问赵州 , “你对两个不同回答的人为何答以相同的‘吃茶去’?”赵州忙叫了一声“院主” , 院主应答“是!”赵州接着还是说“吃茶去 。”赵州对三个不同的人都答之以“吃茶去” , 不正反映出赵州在时空上的宁静、清心、无欲和对不同人的平等态度吗?东方浅草观音堂有一副柱联说:“佛身圆满无背相 , 十万来人坐对面” , 它反映的是一种境界 , 就同吃茶吃饭随时过一样 , 对于原先有没有来过此处、原先是否彼此认识都无关紧要 。能做到真心诚意(就象喝茶吃饭)就能进入茶禅一味的境界 。
4、甘味 , 苦味 , 涩味
日本的“煎茶道”源于中国 。先泡后饮的茶饮方式 , 在日本是从江户中期才开始的 , 它是茶道的一个分支流派 。《神奈川新闻》总编西岛芳二先生在介绍某僧的《煎茶训》时说:“一杯有清甘味 , 二杯有人生苦味 , 三杯有老年涩味 。这茶的味道不正和人生的过程一样吗?”据说有个叫肯德的法国神父 , 在一风雅和尚那里尝过“煎茶”时也同样有人生三味(即青春时的甘味 , 中年时的苦味和老年时的涩味)的感受 。这里所说的青春甘味是指青春的浪漫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 其味自然是甘甜的;到了中年就会尝到道路、事业以至生活的艰苦 , 故曰苦味;一跨入老年便有日薄西山之感 , 如再加子女无孝心 , 其味自然便是苦涩的了 。不过话虽这么说 , 但实际上并非全然如此 , 相互交错也是有的 。就如江户时期出云松江城主不昧公(不昧流的鼻祖)所说的:“红叶落下时会浮在水面 , 而那不落的反而沉入水底”(倒映在水底) , 这不就是人生的哲理吗?
5、村田株光悟茶道
日本茶道鼻祖村田株光是京都大德寺一休和尚的门下 。他因经常打瞌睡而自感不安 , 于是便向医生求药方 。医生劝他喝茶治疗 。此后他就不再有瞌睡恶习了 。然而他觉得喝茶要有一定的规矩 , 故而便逐渐定下规矩 , 这就是日本茶道的开始 。有一天 , 一休问村田:“要以怎样的心境来喝茶呢?”村田回说:“可以模仿荣西《吃茶养生记》所说的为健康而喝茶 。”一休又说:“某和尚问赵州佛法的大意时 , 赵州回答‘吃茶去’ , 您对这种回答有何意见?”村田默然 。一休便叫侍立一旁的和尚端来一碗茶递给村田 。村田恭敬地端在手上 。一休突然大叫一声随手将村田手中的茶杯一掌劈倒 。村田不吭声 , 对一休行了个礼后转身就走 。走到门口时 , 一休喊了一声“村田!”村田应答:“是 。”一休说:“刚才我请教你喝茶的心得 , 现在我们撇开心得不谈 , 只喝茶怎么样?”村田平静地答道:“柳绿花红 。”一休听后颇为满意 。村田珠光自此悟出了茶禅一味的真谛 , 创造并完成了含有禅心的茶道 。
6、茶味 , 禅味 , 味味一味
“茶味 , 禅味 , 味味一味”是京都建仁寺创立者荣西的遗训 。竹田默雷禅师(1929年殁)非常喜欢该字句 。他说:“若一杯茶让众人轮流喝 , 可有说不尽的禅味 。”他认为一杯茶轮流喝与“经行”(诵经行走)具有同样的情趣 。茶道的奥妙是无法之法 , 妙在乱中有序 。千利休(1521~1591年)说过 , 茶道的奥妙就象夏天时使人觉得凉爽 , 冬天时使人觉得温暖 。”话虽平常 , 但不是人人都能体会的 。茶道本不脱离生活 , 禅行亦本平凡 , 能在平凡中找到真实 , 即表示深奥的心已被启发 。因为茶道、禅理都是既奥妙而又平凡 , 并且需要有同样的心境 , 故而茶味、禅味、味味一味 。
7、摘茶更莫别思量
当我们看别人采茶时 , 好象很悠闲 。其实并非如此 。所谓“摘茶更莫别思量” , 意即摘茶时不能有杂念 , 要全身心地采 。做其它工作也一样 , 倘能在工作时不去烦恼别的事 , 而是专心致志的工作 , 就会有快乐的感觉 , 工作效率也高 , 意外事发生的可能性也小 。饮茶亦然 。摘茶更莫别思量 , 正是我们工作应持有的态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