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卷六 杂病解中 泄利根原 全文

《四圣心源》是清·黄元御撰写于1753年的医书,又名《医圣心源》 。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 。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 。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卷六·杂病解中·泄利根原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泄利者,肝脾之陷下也 。谷入于胃,脾阳升磨,精华归于五藏而化气血,糟粕传于大肠而为大便 。水入于胃,脾阳消克,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化而为水,注于膀胱而为小便 。水入膀胱而不入大肠,而后糟粕之后传者,不至于滑泄 。水之消化,较难于谷,阳衰土湿,脾阳陷败,不能蒸水化气,则水谷混合,下趋二肠,而为泄利 。
谷贮于大肠,水渗于膀胱,而其疏泄之权,则在于肝 。今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则乙木疏泄之令,不行于膀胱而行于大肠,是以泄而不藏也 。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寒则生气不旺,而湿土郁陷,又复遏其发育之机,生长之意不遂,怒而生风,愈欲疏泄 。膀胱空虚,既无可泄之物,大肠盈满,水谷停积,故乙木后泄而为下利 。缘木气抑遏,郁极而发,为湿土所限,不能上达,势必下行,行则水谷摧注而下故也 。其发之过激,冲突脏腑,则生疼痛 。奔冲抵触,而不得上达,盘郁结塞,则生胀满 。其一切诸证,皆缘土败而木贼也 。

《四圣心源》:卷六 杂病解中 泄利根原 全文

文章插图
苓蔻人参汤
人参二钱 甘草二钱 白术三钱 干姜三钱 茯苓三钱 肉蔻一钱,煨,研 桂枝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
大便寒滑不收,小便热涩不利,加石脂以固大肠,粳米以通水道 。
泄利缘肠胃寒滑,法以仲景理中为主,而加茯苓燥土,肉蔻敛肠,桂枝疏木,泄利自止 。若滑泄不禁,则用桃花汤,干姜温其湿寒,石脂固其滑脱,粳米益其中气而通水道,无有不愈也 。
泄利之原,率因脾肾寒湿,法宜温燥 。间有木郁而生风热者,投以温燥,泄利愈加 。然乙木虽为风热,而己土则是湿寒,宜清润其肝而温燥其脾 。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椒、姜、桂、附并用,治蛔厥而兼久利,最善之方也 。
《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 。若呕者,与黄芩半夏生姜汤 。以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其经本随阳明下降,甲木不降,上逆而克戊土,戊土壅遏,水谷盛满莫容,于是吐利皆作 。胆胃郁迫,相火升炎而生燥热 。此黄芩汤证也 。
《四圣心源》:卷六 杂病解中 泄利根原 全文

文章插图
《伤寒》: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缘厥阴之经,木郁风动,津液耗损,故见消渴 。风木郁冲,故心中疼热 。下泄脾阳,乙木愈郁,己土被贼,故下利不止 。此乌梅丸证也 。
少阳之利,但有上热,故第用芩、芍以清胆火;厥阴之利,兼有下寒,故以连、柏清上,而并以姜、附温下 。此虽伤寒之病,而亦杂证所时有,凡泄利之不受温燥者,皆此证也 。杂证湿寒者多,燥热者少,千百之中,偶尔见之,不得与伤寒少阳之利同法治也 。
泄利之家,肝脾下陷,则肺胃必上逆 。胃逆不能降摄甲木,肺逆不能收敛相火,相火上炎,多生上热 。久泄不已,相火郁升,往往喉舌生疮 。疮愈则利作,利止则疮发 。口疮者,胆胃之逆甚,下利者,肝脾之陷剧也,迭为盛衰,累年不愈 。是宜温燥水土,驱其湿寒,下利既瘳,口疮亦平 。庸工见其口疮而清上热,则脾阳益泄,利愈加而疮愈增矣 。
【《四圣心源》:卷六 杂病解中 泄利根原 全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