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白》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赠李白
杜甫 〔唐代〕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译文

《赠李白》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文章插图
秋天到了,你我二人再次相见,仍像飘蓬一样飘忽不定 。丹砂没有炼成仙药,不禁感到愧对葛洪 。
痛快地饮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虚度时光,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到底是为谁这般逞强?
【《赠李白》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赏析
杜甫作七绝《赠李白》的当年秋天,李白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 。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
诗歌首先写道:“秋来相顾尚飘蓬 。”“相顾”即彼此相见 。“尚”即还,仍然 。意思是说,李白和杜甫在秋天相会,但都如蓬草一样,漂浮不定 。这一句就是写了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在山东相会 。“尚飘蓬”形象地暗示了他们都遭受仕途的坎坷,有志难展的苦闷 。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以“蓬”为喻体 。“蓬”一种植物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飘蓬”或“飞蓬”都是比喻行踪飘泊不定 。如,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其中的“飞蓬”就是用来比喻漂泊不定行踪 。这样,不但形象生动,而且含蓄蕴藉 。可以说,这一句暗示了他们的生活处境,仕途的坎坷,心情的苦闷 。
接着写道:“未就丹砂愧葛洪 。”“未就”即没有成功 。“丹砂”即朱砂 。道教认为吃丹砂可以延年益寿 。“葛洪”是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 。李白好神仙,曾炼丹药 。杜甫曾经渡黄河,也登王屋山去访道士华盖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 。“愧”即低于 。因为李白和杜甫都喜欢道教而无成,所以杜甫说“愧葛洪” 。这一句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实则暗示李白不要为自己处境伤感 。
《赠李白》该如何鉴赏?作者又是谁呢?

文章插图
所以,杜甫在第三句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 。”“狂”即狂放,任性豪放 。“痛饮狂歌”即痛快淋漓的饮酒,并写出豪放不羁的诗歌 。意思就是(李白)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 。言外之意就是,你李白虽然每天痛饮而狂歌,但终不为统治者赏识 。这首先是对李白才华的赏识与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李白虽有才华,可是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和平台 。其中的“空度日”就是杜甫对李白放荡不羁的诗酒生涯的感慨 。当然,在诗歌中,杜甫这种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
最后写道:“飞扬跋扈为谁雄 。”“飞扬跋扈”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 。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古今词义差别很大的 。诗人杜甫用这个词语,不但揭示了李白傲骨嶙峋,狂荡不羁的性格,而且也是李白与众不同的人格的写照 。其中,“为谁雄”就是说又有谁来欣赏你的勃勃雄心 。这一结句,诗人通过反诘句,强调了这位绝世天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寂寞,也增强了对李白的同情与爱怜之情 。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 。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 。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 。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 。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 。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 。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 。犹云平生飞动意也 。旧注俱大谬 。”(《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 。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 。跋扈,强梁之意 。考《说文》:扈,尾也 。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 。”(《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 。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 。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5年(天宝四载)秋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初夏,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 。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 。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