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⑴唐代茶叶产地
自唐代始,茶叶的产地快速增加,到中唐时期最为兴盛 。正如唐代杨华《膳夫经手录》记载的: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已后盛矣 。开元、天宝之间,即公元713-756年,至德、大历间,即公元756-779年 。建中即公元780-783年 。陆羽《茶经》中第一次较多地列举了我国产茶的一些州县 。
由《茶经》和唐代其他文献记载来看,唐代茶叶产区已遍及今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而其最北处,已达到河南道的海州(今江苏连云港 。从总体上看,唐代的茶叶产地已达到了与近代茶区相似的局面 。
⑵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
生产的大发展,反映出消费的需求在增大,如《膳夫经手录》所载: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犹得,不得一日无茶 。说明中原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都已嗜茶成俗,而西北及原地区不产茶,因而南方茶的生产和全国茶叶贸易就空前地发展起来了 。
由于茶叶的利润很可观,引发了许多人都来种茶卖茶 。《膳夫经手录》中还记述到:元和(806-820)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竟栽茶以规厚利 。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 。全国在此时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茶叶贸易集散地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 。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的诗句 。《元和郡县图志》也有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的记载 。都证明了浮梁(即今江西景德镇是当时东南的最大茶叶集散地 。
唐代茶叶贸易的极大发展,有力地带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茶叶制作技术和品质的大幅提高 。湖州紫笋和常州阳羡茶的入贡,突出表明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
唐代晚期,我国茶叶南北贸易,分江东和华中两路进行 。李肇的《唐国史补》中,就记载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饮茶的一则典型事例 。唐时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风俗均以茶叶为贵 。有一次,唐朝的使者到吐蕃,在烹茶帐中,吐蕃的赞普问他在煮什么?他故弄玄虚地说,这是涤烦疗渴的所谓茶也 。赞普说我亦有此,便拿出来一一指给使者看,这其中就有寿州、顾渚、蕲门、昌明、湖等地所产的许多名茶 。
自中唐以后,饮茶之风大行于西北塞外,因此,当地的牧民便驱赶着良种骏马,到内地来进行茶叶交换 。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交易 。
由于茶区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多,及贡茶制度的促动,各地茶叶生产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新品、名品不断出现,唐·李肇的《唐国史补》中就列举了二十一种名茶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在唐至五代的茶叶专著和文学作品中,对唐代的茶叶名品也多有记录和描写,据有关资料统计,唐代生产的主要茶叶名品约有150多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