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小吃

“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也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以考证的时间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 。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就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数十种的面食,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 。到了厨师手里,更被舞弄得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 。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 。一般家庭妇女能做几十种,到了厨师手里,更是花样翻新,达到一面多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
刀削面
剔尖
这是山西人食谱中的精品,有白面剔尖、高粱面剔尖、杂粮面剔尖等等 。白面剔尖要在特制的铁板( 俗称“剔面板子”)上用特制的筷子来剔 。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有的用特殊技巧还可剔出宽于铁板2~3倍的长剔尖来 。技艺在于面条离铁板的一瞬间,用筷头顺势将面拉长,用筷尾快速拨离铁板 。这种面食操作别致,筋软爽口,易于消化,配上大炒肉、炸酱、荤素打卤,别具一格 。
擦面
把和好的白面按在扁眼擦子上,从擦子漏下掉入开水锅里煮熟,配上各种浇头、打卤食用,这种面食易咀嚼、好消化,适于老年及牙齿不良的人食用 。
揪片
面和好后,擀成面片切成一寸多宽的条,用手一片一片揪入开水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头食用 。这种面食做法简单,吃着筋滑 。
河漏
把和好的面投入特制的河漏床,迫使面从下方均匀的孔内下到锅里 。待面压到一定长度,用刀从下方把面条截断,煮熟配浇头或打卤食用 。
拨鱼
把和的很软的面放在一个带把面板上,一手端面板,一手用铁制筷子或木筷子一根一根往下拨入锅内,如小鱼在水里跳跃 。这种面柔软绵滑,易于消化,配上荤素浇头或打卤即可食用 。
猫耳朵
外形酷似猫的耳朵,小巧玲珑,吃起来有韧性,利口 。做法是用白面、莜面或高粱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 。切成小方块,用拇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猫耳朵状,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
莜面栲栳栳
用营养价值极高的莜面做成的,将面揉精,将小莜面团一揉、一搓,再往手指上一绕,就变出了一卷卷的莜面栲栳栳,竖立在笼中蒸熟即成 。
头脑
头脑是太原市特有的一种名早点,为汤状食品 。在一碗汤糊里,放上三大块肥羊肉,一块莲菜,一条长山药 。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 。品尝时可以感到酒、药和羊肉的混合香味,味美可口,越吃越香 。具有滋补、活血功能 。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
灌肠
是武乡的夏令小吃,它是用荞麦面制成的,营养丰富,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之功能 。《本草纲目》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 。”特点是色棕明亮,爽口不腻,去火充饥 。因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最常见的食品之一 。
疤饼
在晋中、晋南等地有-个古老的风俗,孩子做满月,外婆家或亲朋好友总是提一包酥脆的“疤饼”前去祝贺 。这种松脆酥香的疤饼,又叫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 。其中繁峙疤饼最为有名 。
碗托
又名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 。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 。吃时用刀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 。在晋西北保德、河曲、偏关及代县街头,随处可见卖碗托的摊点 。平遥、榆次、太原一带以白面碗托热炒居多,俗叫“炒灌肠” 。
荞面河捞
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并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十分奇特 。
豆腐脑
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 。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韭菜沫、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同时泡食饼馍是山西人喜爱的早餐 。

太原的美食基本口味以咸香为主,辣酸为辅 。
太原市府东街口的食品一条街,是品尝风味小吃的好去处 。位于米市街上的小吃林里,有冒着热气的各式滋补粥、整齐地摆放在柳藤篮中的肉夹馍、肉夹饼等点心 。早晨,在位于桥头街的清和园饭店你可以尝到地道的“头脑” 。
当然啦,各种面食是一定要尝尝的喔:
炒莜面、拉面、猫耳朵、搓鱼儿、莜面烤佬、红面糊糊、肉丝炒剔尖、刀削面、炒疙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