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有何来历?


黄茶有何来历?

文章插图
小雪节气 , 出门不易 , 拥毳读书 , 恰巧遇到北宋徐铉的《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
诗曰:征西府里日西斜 , 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 , 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 , 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 , 莫将诗句祝苍华 。
夕阳西下 , 诗人新炉煮茶 , 飞鸿远去 , 自己两鬓花白 , 不由得感叹流年易逝 。小雪时节 , 闭塞成冬 , 不知诸君处 , 是否落雪?岁月忽已晚 , 努力加餐饭 。
黄茶——小荷才露尖尖角
黄茶 , 很多人表示迷惑 , 茶叶的分类里听过这个 , 但是好像说不出什么茶是黄茶 。可是 , 只要我们一提起“君山银针” , 想必大家都能点头了 。
传说 , 后唐明宗李嗣源登基上朝时 , 侍臣为他捧杯沏茶 , 水向杯里一倒 , 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 , 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 。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 , 便翩翩飞去了 。再往杯子里看 , 杯中的茶叶都齐刷刷地悬空竖了起来 , 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 。过了一会 , 又慢慢下沉 , 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 。明宗感到很奇怪 , 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 。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水 , 泡黄翎毛缘故 。”明宗心里十分高兴 , 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 。君山银针冲泡时 , 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 , 有“三起三落”之美观 。
君山银针就是黄茶 。
黄茶历史悠久 , 最早有明确文字记载是在《资治通鉴》中 ,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遣中使邵光超赐李希烈旌节;希烈赠之仆、马及缣七百匹 , 黄茗二百斤” 。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 , 黄汤黄叶 , 是中国的特产茶叶 。但是由于绿茶名气太大 , 普通黄茶成品被人误认为是“陈年绿茶” , 销量不尽人意 , 在市场冲击下 , 产量也在逐年下滑 。
黄茶的产生来源于一个奇妙的“错误” , 先人在制作炒青绿茶时 , 杀青不足 , 或是干燥不够 , 让茶叶在湿热、干热的环境作用下继续发酵转化 , 在彻底干燥后 , 虽然茶叶颜色不及传统绿茶鲜亮 , 变成黄色 , 但是茶汤甜醇 , 别有一番滋味 。
这就是形成黄茶的关键工艺——“闷黄” 。现在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 , 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 , 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 , 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 , 产生黄汤黄叶的品质 。
黄茶由于这种特殊“闷黄”的工艺 , 苦涩味降低 , 茶汤金黄 , 不但口感更加柔美甜醇 , 更对脾胃弱的人非常友好 。如果喝绿茶感觉肚子不舒服 , 喝一杯暖暖的黄茶 , 既可提神醒脑 , 又能健脾理胃 。
黄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 , 分为黄芽茶 , 黄小茶和黄大茶 。黄芽茶主要有君山银针 , 蒙顶黄芽 , 霍山黄芽 , 浙江德清莫工黄芽;黄小茶主要有北港毛尖 , 沩山白毛尖 , 远安鹿苑 , 皖西黄小茶和浙江温州、平阳一带的“平阳黄汤”;黄大茶主要有皖西黄大茶 , 安徽金寨、霍山、六安、岳西和湖北英山所产的“黄大茶”和广东韶关、肇庆、湛江等地的“广东大叶青” 。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蒙顶黄芽 。
顶山位于四川“天漏”雅安 , 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 。在公元前53年 , 吴理真在蒙顶山发现野生茶的药用功能 , 于是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一块凹地上移植种下七株茶树 。清代《名山县志》记载 , 这七株茶树“二千年不枯不长 , 其茶叶细而长 , 味甘而清 , 色黄而碧 , 酌杯中香云蒙覆其上 , 凝结不散 。”宋孝宗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封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 , 并把他手植七株仙的地方封为“皇茶园” 。
清·刘献庭《广阳杂记》五:“昔人谓:‘扬子江心水 , 蒙山顶上茶 。’蒙山在蜀雅州 , 其中峰顶 , 尤极险秽 , 蛇虺虎狼所居 , 得采其茶 , 可蠲百疾 。”足见历朝历代对蒙顶山茶的推崇 。蒙顶山在1950年以后生产黄芽为主 , 称“蒙顶黄芽” 。蒙顶黄芽外形扁直 , 芽条匀整 , 色泽嫩黄 , 芽毫显露 , 甜香浓郁 , 汤色黄亮透明 , 滋味鲜醇回甘 , 叶底嫩黄健美 , 为黄茶之珍品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黄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我们相信这支伸出水面的鲜嫩小荷 , 终有一天会绽放出倾城花朵 。
【黄茶有何来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