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翻译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翻译

文章插图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翻译是: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 。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 。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 。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 。
译文:
杭州人游西湖,上午十点左右出门,下午六点左右回来,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 。这天晚上爱虚名,一群群人争相出城,多赏把守城门的士卒一些小费,轿夫高举火把,在岸上列队等候 。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划到断桥,赶去参加盛会 。因此二鼓以前人声和鼓乐声恰似水波涌腾、大地震荡,又犹如梦魇和呓语 。
周围的人们既听不到别人的说话声,又无法让别人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大船小舟一起靠岸,什么也看不见,只看到船篙与船篙相撞,船与船相碰,肩膀与肩膀相摩擦,脸和脸相对而已 。一会儿兴致尽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开道而去 。
轿夫招呼船上的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灯笼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拥着回去 。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门,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 。
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 。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 。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
原文: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列俟岸上 。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 。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擦肩,面看面而已 。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杯箸安,竹肉发 。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
《杭人游湖》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一篇文章 。
扩展资料
《杭人游湖》从体裁上来看是小品文,属于游记,在写景上运用了白描手法,粗线条地写景 。描写夏天浏览西湖的经过,重点描写西湖白天热闹的情景,着重表现形形色色的人物享受西湖美好生活的乐趣 。
这篇文章写杭人游湖好虚名,凑热闹,只爱白天游湖,不会选择时间,白白放过西湖最美的时刻 。农历七月十五之夜,例应游湖,杭人出于好名,则成群结队而出 。西湖在杭州城西,游湖须经城门,而城门关闭有定时,这一晚就多赏给守门的兵士一些酒钱,好晚些关门 。
二更以前,湖上人声乐声,闹成一片,“如沸如撼,如魔如吃,如聋如哑”,连下六喻,形容声音嘈杂,含糊难辨一 。这一片刺耳的嘈音,破坏了西湖月夜的静谧气氛 。这是写听觉感受的不堪 。
从视觉一面来说,则“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连用四个短句,将湖上密密麻麻舟船相触,肩摩踵接的拥挤状况形容尽致 。拥挤中的人群,哪里还有兴致赏月,见到的无非是一张张贴得很近的油汗淋漓的面孔罢了 。这与其说是游湖,不如说是赶市 。
最后一段从前面第三人称的叙述,突然转为第一人称的“吾辈”,叙述角度变换了,加强了主观的抒情色彩 。“始”字,很可玩味,表示喧闹嘈杂的场面一告结束,西湖恢复了宁静安闲的本貌,湖山美景即开始属于“吾辈” 。
一规圆月,如新磨之镜,清光格外皎洁可爱;湖光山色,如美人重新梳妆打扮,益发显得容光照人 。此时,对景畅怀,与客纵饮 。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翻译】“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富有诗意的结尾,更显得雅韵流溢,余香沁人 。可见西湖自有其迷人之处,一被俗人点污,则一无可看;一成为雅人的世界,则处处是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