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加工之闷黄原理

黄茶在炒青后需经历焖黄工序,通过焖黄的湿热作用,使得叶片中的叶绿素A、B之间进行转换,茶色由翠绿变为微黄 。这道工序造就了黄茶的“黄” 。采取不同的焖黄技术,芽叶变黄的程度也不一样,形成的黄茶品质也各有不同,相关的介绍如下!黄茶的闷黄原理?黄茶的由来,源于绿茶的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杀青、揉捻后的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导致叶色变黄了,使得一个茶类新品种的出现--黄茶 。黄茶是我国独有的、较古老的茶类,它和绿茶加工工艺杀青、揉捻、干燥类似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闷黄”工艺 。最早始于中唐代的史料上就有记载,表明我国安徽在那个时期已经有黄茶的生产 。?黄茶的产生?黄茶的产生时间与早期制作情况,明代许次纾《茶疏》有所记载:“顾彼山中不善制法,就于食铛火薪焙炒,未及出釜,业已枯焦,讵堪用哉 。兼以竹造巨笥,乘热便贮,虽有绿枝紫笋,辄就萎黄,仅供下食,奚堪斗品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在这交通和信息交流比较闭塞的山中,不擅长茶的制法 。于是就自己琢磨,用烹饪食物的铛当做杀青用的锅,并且用柴火加热焙炒,因为经验缺乏,还没到该出锅的时候,茶叶就已经枯焦了 。?于是用竹蔑编造的大筐,乘着热气还未散去就把它给储存起来,即使有绿枝紫笋这样的名品好茶,过了一会儿也就萎黄了,因为品相不好,仅仅把它用作次品来用,很少有把它拿来作为品相滋味皆佳的斗品的 。黄茶的品质特征?黄茶的出现与制法的沿袭在一开始如同黑茶的产生一般,也带有偶然的成分,而这样的偶然与误会,却为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茶类,而对于茶性的改造,同时增加了人们根据体质选择茶品的可能 。?与绿茶几乎忽略不计的发酵度相比而言,黄茶属于轻度发酵茶,其发酵度大致在10%-30%之间,闷黄所担任的角色,就是促使经过杀青、呈现柔软叶感的茶坯在湿热作用下进行非酶主导的自然氧化,继而呈现出茶汤杏黄明净、滋味甘醇鲜爽、香气柔和持久等属于黄茶特有的品质特征 。?喝黄茶的功效?黄茶味苦性寒,但由于茶性的改造,其苦寒程度均低于绿茶 。在黄茶闷黄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消化酶对脾胃的调养有好处,因此饮用黄茶对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懒动肥胖等症状有所缓解 。?就茶的养生功效来说,一方面,黄茶中富含较多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对预防食道疾病有一定功效;另一方面,黄茶适合大多数人在夏天饮用,夏天天气炎热,适量品饮黄茶有利于祛暑气、解热毒 。而对于习茶者来说,黄茶中尤其是黄大茶中的“锅巴香”也能有助于增加对于茶品香型的认知 。黄茶品质辨别方法?黄茶和绿茶的特征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绿茶具有绿叶绿汤的特征,而黄茶具有黄叶黄汤的特征,我们辨别此茶是否为黄茶,首先可以通过其成品的茶叶的颜色,以及冲泡出来的茶汤的颜色来辨别其是否为黄茶 。黄茶的汤色与制作过程中“闷堆渥黄”的步骤有很大的关系 。茶汤的颜色纯正与否,影响着黄茶的品质与它的价值 。?黄茶主要分类?黄茶分为黄大茶、黄小茶与黄芽茶三类 。黄芽茶是黄茶中的极品,其外形挺拔强硕,有的又似雀尖,重实匀齐,芽身金黄光亮,身披银毫,颇有几分非凡气度 。通常冲泡黄茶都使用玻璃茶具,可以清楚地看到芽尖在杯中“三起三落“的优美姿态 。其中闻名四海的君山银针就是黄芽茶中的代表 。?黄小茶是由采摘的嫩芽叶加工而成,茶叶的外形微卷成块状,茶叶的颜色橙黄明丽鲜亮,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黄小茶与黄芽茶相比,是茶芽与茶叶的融合,因此更加耐泡,而茶叶中所蕴含的松烟香气也更加馥郁深沉,像是大提琴的乐声,安抚心灵,梳理烦闷的心绪 。?黄大茶是由一芽二叶或一芽四叶,更有一芽五叶为原料制作而成 。叶的成分越多说明茶叶越加耐泡,我们说喝芽茶,喝的是一个鲜,那么喝这种叶茶便是喝它的香醇了 。黄大茶的外形看上去,更加茁壮挺立,色泽依旧金黄明亮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加工技术也是不断改革进步的 。黄茶属于轻发酵茶,是沤茶,制作过程产生大量消化酶,对脾胃最为有帮助 。还有其他的实验数据表明对我们健康的有益之处十分可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