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如何改良,盐碱地改良十招( 二 )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通过平整土地、客土、压沙、松土、抬田等措施, 破坏土壤毛细作用, 阻断盐分向地表的进一步聚集 。 客土法工程量大, 费用高, 经济成本不合算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盐碱土地贫瘠, 土壤肥力差 。 因此在改造过程中, 通过种植水田, 种植耐盐碱作物,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是改善盐碱的重要措施 。
4、水利工程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根据“水盐运动”规律, 通过地下渗管排盐, 结合沟渠, 深井排水, 达到防止返盐的目的 。
扩展资料
盐碱土的形成原因
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 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 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 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气候条件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 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 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 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 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 。
2、耕作管理的不当
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 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 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 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 。 为防止次生盐渍化, 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 严禁大水漫灌, 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
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
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 。 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 地下水位高, 矿化度大, 容易积盐 。
4、地理条件
地形部位高低对盐碱土的形成影响很大, 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 也就与盐分的移动和积聚有密切关系, 从大地形看, 水溶性盐随水从高处向低处移动, 在低洼地带积聚 。
5、河流和海水的影响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 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抬高, 促使积盐 。 沿海地区因海水浸渍, 可形成滨海盐碱土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盐碱地改良的改良措施 一、排水
对地势低洼的盐碱地块, 通过挖排水沟, 排出地面水可以带走部分土壤盐分 。
二、灌水洗盐
根据“盐随水来, 盐随水去”的规律, 把水灌到地里, 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 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 再从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 从而降低土壤的含盐量 。
三、种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盐碱地种水稻也是一项可以有效的改良措施 。 因为种植水稻后, 一般田间要经常保持水层, 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 在相同的土壤含盐量情况下, 水田中的盐分浓度较旱田低, 因此, 通过长时间淹灌和排水换水, 土壤中的盐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
四、增施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金利

嘉美金利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改良盐碱土的通气、透水和养料状况, 能显著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到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 。
五、深耕深松
对盐碱地深耕深松, 加深耕层, 能加速淋盐, 防止返盐, 增强保墒抗旱能力, 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 。 深耕应注意不要把暗碱翻到地表 。
六、客土压碱

客土就是换土 。 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 有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 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 。 俗话说:“砂压碱, 赛金板”就是这个道理 。
七、合理种植
在盐碱地上种植作物, 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性能, 因地种植, 合理布局 。 充分发挥农业增产潜力 。 向日葵、谷类、甜菜、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 有较高的细胞渗透压, 在较高的盐分溶液中也可以吸收足够的水分, 不致引起生理干旱造成死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