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更有趣味性


如何增加课堂趣味性 课标中对于说明文的描述甚少, 在阶段目标中仅有一处“阅读科技作品, 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 ”新课改一个明显的标志是“淡化文体知识”, 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语文老师往往仅就内容做点分析, 或者先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抛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去套用、去阅读, 这就致使我们的说明文阅读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 不能把说明文的文本内容及相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去 。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使说明文教学变得鲜活灵动, 借以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效率呢?此次活动为改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尴尬处境, 提高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为我们一线语文老师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 通过本次活动, 我以为要形成说明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课堂, 应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努力:
1、趣味导入, 激发兴趣 。 说明文相对于文学作品来说, 内容枯燥, 即使是文艺性说明文, 它也没有小说那样有动人的情节, 没有散文那样优美的意境, 没有诗歌那样有和谐的韵律, 因此学生对说明文大多没有多大的学习热情, 因此课堂导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就显得尤为重要 。 本次大赛, 所有参赛老师都在这方面颇下了一番功夫, 或运用图片, 或运用故事, 或运用音乐, 都在一开课时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 这些教师导课时, 都紧扣文本内容, 通过各种形式, 使学生一开课就对文本产生兴趣,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 如荆州市沙市区第九中学赵春云老师执教《楚人的图腾》开课时, 给同学们展示2008年荆州市奥运圣火起跑仪式上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图片中“凤”的元素, 再配以老师的激情解说, 激起了学生探求答案的热情 。 黄石市铁山区第一中学陈建老师在执教《汉字之美》时就巧妙的引用了《太平广记》里的一则故事, 引发了学生对汉字之美探寻的欲望 。
2、紧扣文本, 探寻规律 。 说明文作为一种实用文体, 必然有其自身的规律, 阅读说明文自然也有其规律可循,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努力用教材教给学生方法, 给学生一把打开说明文阅读的金钥匙, 然而文章千变万化, 没有一种规律可以套住每一篇文章,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文本特点进行教学, 根据文本特点, 点示一些方法, 探寻一点规律 。 此次大赛所有执教老师都突出了这一点, 如武汉市七一中学邓均老师在执教《椅子改变中国文化》一文时, 用抓文中的过渡句, 教给学生理清结构的方法;用抓文中带有标志性的中心句, 去粗取精, 抓关键词的方法, 教给学生理清文章的内容的方法……襄樊市三十五中周晓岚老师在执教《生物入侵者》一文时, 就让学生在找——读——品的过程中, 感受了说明文中打比方说明方法的妙处, 用删除比较法, 让学生领悟到举例子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荆州市沙市区第九中学赵春芸老师在执教《楚人的图腾》一文时, 抓住文中生动性语言让学生反复朗读, 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进行删改、品味, 进而让学生学到了品味语言的方法……
3、抓住对象, 学习方法 。 说明方法是说明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但是如何进行说明文教学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我们在平时的说明文教学过程中, 往往是让学生找出文中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 但是如何分析其作用呢?我们往往没有作深入的思考 。 通过这次观摩, 我以为要弄清说明方法所起的作用, 首先要弄清说明方法与说明对象之间的关系, 并思考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有时候一个地方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时, 还要考虑为什么要综合使用几种说明方法?还能不能用别的说明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了 。 如《生物入侵者》一文中“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 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 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 传播疾病 。 ”这句话, 如果我们不认真分析其说明对象, 单就这句话, 我们只能看到此句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我们也就只能看到这个句子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句话的说明对象, 我们就不难看出, 这里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并且知道了使用这两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进而让学生理解了说明方法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