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课堂更有趣味性( 四 )


一、为什么小学数学教育要富有趣味性?
教学实践显示,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他们初步具备一定思考能力, 对具体、光鲜的事物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好奇心, 但对宏观、抽象的理论缺乏清醒认识, 接受抽象的数学教育很容易疲倦和懈怠 。 据研究:7~10岁的儿童注意力只能保持20分钟 。 如何使他们保持比较持久的注意力呢?答案就是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 。 这里的“趣味性”不单指教学工具、教学方式的多样, 更是指教学氛围的情趣化 。 对于小学生来说, 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 而兴趣的产生则需要氛围的营造, 它能促使学生自觉的去追求知识, 探索知识的奥秘 。
二、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 唤起学习兴趣是使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条件 。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 又往往来源于教师的讲授和有目的的培养 。 这就要“寓教于乐”, 教学有方, “开窍”有术 。
第一、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
俗话说:“眼过百遍, 不如手做一遍” 。 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 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 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 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知识 。 我在教学中, 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 。
例如, 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 为了给学生创造人人动手实践的机会, 我让学生把在家里玩的计数器带来摆在课桌上 。 老师在大计数器上拨珠, 学生在自己的小计数器上拨珠, 并回答以下问题:“计数器上原来有几个珠子?又添上几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几添上几是几?”通过实际操作, 使他们知道了1添上1是2、2添上1是3……9添上1是10, 明确了各数的来源 。 为了讲1~10各数的顺序, 我让同桌两个同学一人摆小棍, 一人摆数字卡片 。 横着摆一根小棍, 小棍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1的卡片;摆两根, 小棍的右下方就摆出数字2的卡片……学生边摆老师边板书:“1的前边摆数字几?为什么?”使学生明确0是起点, 在第一根小棍的左边摆数字0 。 在此基础上, 我把板书的小棍图变成了尺子图,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排列顺序, 2在1的后面, 3在2的后面……学习了数序的知识 。 这节课由于学生动手实践, 脑、口、眼、手并用, 时间显得很充裕, 很轻松地上完了一节课 。
在教“11~20各数的认识”时, 我先对学生是否会数、会写11~20各数进行了摸底 。 我发给每人10张小正方形纸片, 让他们在纸片上分别写出11~20各数 。 通过摸底, 了解到全班所有的学生都会写这些数 。 面对这种现状,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会11~20各数的组成上 。 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20根小棍和2根皮筋, 让他们进行了以下操作:
1.每人把自己的直尺竖着平放在桌面的中间, 直尺的右边摆出10根小棍 。 然后让他们把10根小棍捆成一捆, 把这捆小棍放在直尺的左边, 通过操作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0 。
2.让学生添上一根, 把这根放在直尺的右边, 表示一共有11根小棍 。 这时让学生举起自己写的“11”的数字卡片, 然后对着实物讨论“11”左边的1表示什么, 右边的1表示什么, 明确11的组成 。 接着仍让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其它各数 。
3.学习到“20”这个数时, 出现了又够10个1根的情况, 我让学生先想想该怎么办 。 当每个学生又动手把10个1根捆成了一捆以后, 我组织大家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①这捆小棍放在哪边?这两捆小棍表示多少?②“20”怎么写?为什么左边写2, 右边写0?③右边的0不写行吗?为什么不行?通过实际操作和热烈的讨论, 使学生加深了对“20”这个数的认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