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接触隔离的疾病有哪些,隔离种类及措施试题及答案( 六 )


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 。
4、药物预防 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 , 每日1剂 , 连续6天 。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
水痘是原发性感染 , 多见于儿童 ,
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

(一)病原学

本病毒属疱疹病毒科 , 呈球形 , 直径150~200nm 。 中心为双股DNA , 其外为20面体核衣壳 , 衣壳表面有一层脂蛋白包膜 , 内含补体结合抗原 , 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
本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 , 人为唯一的宿主 。
该病毒不耐高温 , 不能在痂皮中存活 , 易被消毒剂灭活 。 但能在疱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 , 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 , 均有传染性 。 易感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 , 也可发生水痘 , 但少见 。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 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
3、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 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 。 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 , 发病较少 , 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 。 病后获得持久免疫 , 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
4、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 , 冬春季多见 。 本病传染性很强 , 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 , 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

(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14~16日(10~24日)
1、前驱期 婴幼儿常无前驱症状 。 年长儿或成人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纳差及上呼吸道症状 , 1~2日后才出疹 。

(三)临床表现
2、出疹期 发热同时或1~2天后出疹 , 皮疹有以下特点:
(1)先见于躯干、头部 , 后延及全身 。 皮疹发展迅速 , 开始为红斑疹 , 数小时内变为丘疹 , 再形成疱疹 , 疱疹时感皮肤搔痒 , 然后干结成痂 , 此过程有时只需6~8小时 , 如无感染 , 1~2周后痂皮脱落 , 一般不留瘢痕 。
(2)皮疹常呈椭园形 , 3~5mm , 周围有红晕 , 疱疹浅表易破 。 疱液初为透明 , 后混浊 , 继发感染可呈脓性 , 结痂时间延长并可留有瘢痕 。
(3)皮疹呈向心性分布 , 躯干最多 , 其次为头面部及四肢近端 。 数目由数个至数千个不等 。
(4)皮疹分批出现 , 同一部位可见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 。

(四)诊断
1、流行病学 对冬春季有轻度发热及呼吸道症状的学龄前儿童 , 应注意仔细查体 , 询问有无与水痘患者的接触史 。
2、临床表现根据皮疹的特点 , 呈向心性分布 , 分批出现 , 各种疹型同时存在 , 出现粘膜疹 , 全身症状轻微或无 , 多能确立诊断 。
3、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 。
(2)病毒分离 在起病3天内取疱疹液做细胞培养 , 其病毒分离阳性率高 。
(3)血清抗体检测可用补体结合试验等方法测定 。

(五)治疗
1、一般处理与对症治疗
呼吸道隔离 , 卧床休息 , 加强护理 , 防止庖疹破溃感染 。 皮疹已破溃可涂以龙胆紫或新霉素软膏 。 继发感染者应及早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 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 。 激素一般禁用 , 当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时 , 在应用有效抗生素的前提下 , 酌情使用 。 病前已用激素者应用尽快减量或停用 。
2、抗病毒疗法
干扰素 , 10~20万μ/日 , 连用3~5天;其他如阿糖腺苷、无环鸟苷等也可选用 。

(六)预防
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 , 在集体儿童机构的接触者应留验3周 , 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