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飞蚊症中20%是“坏蚊子”

本文转自:北青网
飞蚊症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家喻户晓的疾病,在医院的眼科极为常见,患者常表现为眼前看到有黑点在晃动 。 据统计,飞蚊症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可达60%以上 。 由于电子设备的普及和不良用眼习惯的影响,高度近视患者比例逐年升高,飞蚊症发病亦随之“年轻化”,临床上不乏年轻的学生和白领患者 。
很多人都知道,飞蚊症患者中,80%的属于“好蚊子”,即生理性飞蚊症 。 这种飞蚊症经过一段时间,飞蚊现象并没有加重或产生变化,位置也比较固定,多为良性 。 因为不会影响视力,多数不需要特别治疗 。 但患者要注意用眼卫生,定期到医院散瞳检查眼底 。 同时也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做到工作、休息有规律,长时间用眼工作的,每隔一两个小时就要休息10~15分钟 。 使用电脑时间不要过长(电脑、手机的亮度调暗),感觉不适时要暂停用眼 。 经常到室外运动,有利于眼部健康和减缓视疲劳,特别是能提高自身对视网膜血管病变的防御能力 。 另外,高度近视者则要注意避免用力屏气、剧烈运动以及外力撞击等 。 此外,多吃一些含碘的海产品和富含维生素B、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也会有所帮助 。
警惕!飞蚊症中20%是“坏蚊子”
【警惕!飞蚊症中20%是“坏蚊子”】相对于“好蚊子”来说,需要警惕的是那20%的“坏蚊子”,即病理性飞蚊症 。 患者常感觉“飞蚊”在短期内明显增多,飞舞的方向不定,并伴有眼前闪光感、黑影遮住视野、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这些都是必须注意的信号 。 根据临床统计表明,约20%的飞蚊症患者可能具有威胁视力的病变,这是由于玻璃体附近的视网膜、葡萄膜等结构发生病变,从而导致玻璃体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视网膜裂孔的形成,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视网膜脱离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从而导致失明 。 其他严重疾病包括葡萄膜、视网膜炎症或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的出血、渗出以及眼外伤、玻璃体内寄生虫等,也可导致病理性飞蚊症 。
即便是对于“好蚊子”,如果出现飞蚊增多、加重、闪电感、突然视力下降等异常症状,也要提高警惕,这可能预示着“蚊子”可能由好变坏,尤其是高度近视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散瞳眼底检查、B超、广角眼底照相等检查,以排除有无眼部疾病发生 。
不论是“好蚊子”还是“坏蚊子”,只要是严重干扰我们的视线,影响到健康,都可以进行治疗 。 比如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本身情况推荐氨碘肽滴眼液、口服卵磷脂络合碘等碘制剂,可促进眼部微血管循环,促进渗出物的吸收 。 也可以使用一些眼睛营养类药物,包括叶黄素、维生素等 。
也可以采取玻璃体激光消融术,利用激光气化玻璃体混浊,使该漂浮物减小到不再妨碍视力的体积,并可切断玻璃体内束状漂浮物,以达到减轻或消除“飞蚊”困扰的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