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十二指肠怎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能活多久( 三 )



病理生理学

粘膜活检可见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炎性渗出 。 胃肠化生是慢性十二指肠炎的一个重要特征 , 在本病中杯状细胞数增加 , 肠管上皮细胞活动性增加 。 绒毛明显减少或萎缩;绒毛顶部上皮细胞的长度明显减低 , 核呈过度染色 , 胞浆减少 。 粘膜固有层中严重炎症细胞浸润 , 包括淋巴、浆细胞和肥大细胞 , 而中性粒细胞浸润常提示炎症活动 。

组织学可将本病分为三型:①浅表型——炎症细胞浸润局限于绒毛层 , 绒毛变形或扩大 , 上皮细胞变化较少;②萎缩型一一炎症细胞扩展到全粘膜层 , 并有严重上皮改变;③间质型——炎症细胞局限在腺体之间 。

诊断

中医诊断

辨证:

(1)肝胃不和:证候:胃脘胀痛 , 痛连胸胁 , 走窜不定 , 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 嗳气频频 , 呕吐反酸 , 善太息 , 或大便不畅 , 苔薄白 , 脉弦 。

证候分析:忧思恼怒 , 情志不舒 , 致使肝气郁滞 , 两胁为肝经分野 , 故见胸胁胀痛 , 走窜不定 , 肝气横逆犯胃而致胃脘胀痛 , 且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 。 胃失和降 , 上逆而见嗳气频繁 , 呕恶 , 甚则反酸 , 胃肠气机不利 , 故排便不畅 , 舌苔薄白 , 脉弦为肝胃不和之征 。

(2)肝胃郁热:证候:胃皖的痛 , 痛时急迫 , 烦躁易怒 , 泛酸嘈杂 , 口干苦 , 或呕血 , 其色鲜红 。 舌质红 , 苔黄 , 脉弦数 。

证候分析:素体胃内热盛 , 复因肝气郁结 , 日久化热 , 郁热乘胃 , 故见胃脘的痛 , 且痛时急迫 , 郁热内盛可见烦躁易怒 , 郁热犯胃 , 故泛酸嘈杂 , 口干苦 , 甚则热伤血络而见呕血 , 血色鲜红 , 舌质红 , 苔黄 , 脉弦数为肝胃郁热之征 。

(3)湿热中阻:证候:胃胰疼痛 , 胀满嘈杂 , 泛酸 , 口干而苦 , 口渴而不欲饮 , 尿黄便秘 , 舌苔黄腻 , 脉滑数 。

证候分析:外感之湿与内生之湿相杂 , 阻于中焦脾胃 , 脾胃气机不畅 , 故见胃脘胀满疼痛 , 湿郁化热 , 可见口干而苦 , 湿阻中焦 , 津不上承 , 故渴而不欲饮 , 湿热郁于中焦 , 水谷腐熟失司 , 导致泛酸、嘈杂 。 尿黄便秘 , 舌苔黄腻 , 脉弦滑数为湿郁化热 , 湿热中阻之征 。

(4)脾胃虚寒:证候:胃脘隐痛 , 喜温喜按 , 泛吐清水 , 神疲乏力 , 四肢不温 , 食欲不振 , 大便溏薄 , 面色苍白 , 或见呕吐、便血 , 血色紫暗 。 舌质淡胖嫩或边有齿痕 , 苔白 , 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

证候分析:素体脾胃虚弱 , 或饮食、劳倦、药物等损伤脾胃 , 中焦虚寒 , 纳运不健 , 故见胃脘隐痛 , 喜温喜按 , 纳食不香 , 气血生化不足故致神疲乏力 , 面色苍白 , 中焦虚寒较盛 , 可见泛吐清水 , 舌质淡胖嫩或边有齿痕 , 苔白 , 脉虚弱或沉细无力乃脾胃虚寒之征 。

(5)胃阴不足:证候:胃部隐隐灼痛 , 烦渴思饮 , 咽干 , 食欲不振 , 大便干涩 。 舌质红 , 苔剥脱或干而少津 , 脉细或弦细而数 。

证候分析:平素喜食煎炒炙熔 , 温热病后伤及胃阴 , 或呕泻伤津耗液 , 胃阴不足 , 脉络失养 , 故胃部隐隐的痛 , 阴伤则烦渴思饮 , 咽干 , 中焦阴分不足 , 纳运失司则食欲不振 , 阴液不足 , 无以儒润肠道导致大便干涩 。 舌质红 , 苔剥脱或干而少津 , 脉细或弦细而数为胃阴不足之典型舌脉 。

(6)瘀血阻络:证候:胃脘刺痛或如刀割样 , 痛有定处而拒按 , 食后痛甚 , 甚或吐血、便血 。 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 , 脉沉涩 。

证候分析:气郁

日久、血行不畅 , 气虚而运血无力 , 或久病人络等 , 均可导致胃络瘀血 , 可见胃脘刺痛如刀割样 , 痛有定处而拒按 , 食后增加胃之负担故痛甚 , 瘀阻中焦 , 胃络受损 , 可见吐血 , 肠络受损 , 可见便血;舌质暗或边尖有瘀斑 , 脉沉涩均为瘀血阻络之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