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暑,怎样有效的防暑( 三 )



特殊人群防暑套

路酷暑来临 , 很多抵抗力差的人 , 如:婴幼儿、孕妇、老弱者 , 在高温环境里一不留神就会中暑 , 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悲剧的发生 。 因此 , 在高温天气下 , 这些特殊人群更应采取措施防中暑 。

婴幼儿:应穿薄的棉质单衣 , 如果流汗要马上擦干 , 尽量不用电扇或冷气 。 外出戏水前应选择不含香精、防晒系数低于15的防晒乳液外擦 。 室内外温差不要太大 , 室温不低于25℃ 。 冷气房内最好放一盆水 , 以免干燥 。

孕妇:衣着应凉爽宽大 , 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 , 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 , 此外要保证睡眠 。

老弱者: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 , 调整饮食保护脾胃 , 不要多吃辛辣食品 , 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 , 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 , 每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

一旦有中暑发生 , 首先要搬离高温环境 。 用40%浓度的酒精或温水擦拭全身 , 并在额头、腋窝和腹股沟等血管浅表处放置冰袋 。 若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病情较重者 , 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

家中应备些中药

藿香正气液(水、丸、胶囊):主要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 。 临床凡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 , 表现为感冒、呕吐、腹泻的患者 , 均可使用 。

十滴水:主要用于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肠不适等 。 在长途旅行、高温环境下工作时 , 可用此药预防中暑 。

人丹: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中暑头痛、急性胃肠炎(呕吐、腹痛、腹泻)、夏季感冒与水土不服等 。

暑症片:具有降暑解毒、化痰开窍、调和胃肠之功效 , 多用于中暑昏迷者的急救 , 苏醒后即可停药 。 孕妇忌用 。

另外 , 夏桑菊颗粒、下火王颗粒、抗病毒颗粒以及用菊花、金银花等沸水冲泡代茶饮 , 对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 , 均有良好作用 。

中暑外治三法

刺血疗法取穴部位:十宣、曲泽、大椎、委中、金津、玉液 。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 , 以三棱针点刺放血 , 或大椎加拔罐 。 对轻症中暑 , 刺血后挤出数滴血 , 片刻诸症即可消失 。 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 , 并给予清凉饮料 , 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清醒 , 继而热退汗出 , 诸症消失 。

穴位按摩疗法轻症中暑 , 可取足三里、大椎、曲池、合谷、内关五穴 , 以单手拇指或双手指顺该穴经络走向 , 由轻至重在该穴位上掐压 , 缓慢疏推和点按穴位 , 反复进行3-5分钟 , 以局部产生酸、麻、痛、胀感为度 。

重症中暑 , 除上述穴位按摩外 , 另增加人中、十宣、委中、阳陵泉、少冲五穴 , 以点掐、按压为主 , 每穴点掐、按压3-5分钟 。 经上述治疗后 , 若条件许可 , 给予清凉含盐饮料 , 或以银针针刺以上穴位 , 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

擦药疗法取食盐一把 , 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8处 , 擦出许多红点后 , 患者即觉轻松而愈 , 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

科学用“两水”

入夏后 ,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几乎都成了家庭中必备的防暑应急药品 , 如果两种药冒然替用 , 必将引起不良后果 。

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 , 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症 。 中医认为 , 夏季虽然气候炎热 , 但因天气骤然变化而防御不及时或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 , 均会受风寒之邪引发疾病 。 而内伤湿滞 , 则是指人体因受暑湿之邪而引起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腹泻等症状 。 夏季阴雨天气较多 , 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 , 当湿气侵犯人体脾胃时 , 则影响脾胃的功能而引发疾病 。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 , 藿香正气水可用于夏季感冒、肠胃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 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腹泻者可以服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