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道不离阴阳 , 阴阳不是具体 , 乃是一理 , 阴阳理论乃是自然规律 , 阴阳非死物 , 阴阳运动互为其根、互动互生 , 阴阳运动在于转换和变化 , 阴阳于人于拳于事皆同 。 阴阳理论指导实践需要具化和泛化结合 , 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就理论而理论 , 但具化亦不能生搬硬套 , 更不能与具体划等号 , 拳中的进退、屈伸、虚实、刚柔、化打、吞吐、鼓荡、开合、轻重、沉浮、松紧、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等 , 皆可阴阳释之 , 但在各项阴阳矛盾之中 , 惟有松紧才是人体运动的枢纽 , 松紧可以使人产生任何形态的运动变化而进行能量转换 , 所以说“松紧”才是拳中阴阳的具化 。 松紧乃是人体运动的动力之源 , 一松一紧一屈伸 , 一松一紧一虚实 , 进退、化打寓刚柔 , 一松一紧一太极 , 一松一紧自运化 , 松则俱松 , 紧则俱紧 , 松中有紧 , 紧中有松 , 松紧相系 , 松紧瞬变 , 松紧不离 , 松紧则无欺 。 拳之松紧与常人理解之松紧截然不同 , 拳之松紧务须符合拳势要求 , 松紧皆要自然撑合不失弹性 , 有撑无合则散 , 有合无撑则软 , 紧要不失之中 , 松要不失之撑 , 撑要沉 , 沉不失之拔 , 松沉圆沉不离“弓”(即身备“五弓”的弓 , 也即所谓的“掤劲”);紧则是周身的胀缩 , 胀也紧缩也紧 , 胀缩形不拘 , 争撑合一而融 , 不胀不缩自然松 。 拳之紧乃是要求我们要在间架撑合不动形的情况下能自然内在地胀缩 , 亦不能失之“掤劲” , 一气贯穿 , 紧而不僵 , 松紧交融 , 动之入微 , 松长紧短只一瞬 , 松紧交替渐瞬而变 , 慢松慢紧能量增 , 瞬紧瞬松瞬释能 , 心到意到不看经 , 体认透晰自然明 , “运劲如抽丝 , 蓄劲如张弓”仍是训练过程抑或基本功以形成定势定型的习惯 , “发劲似放箭”才是终极运用所求 , 待“不蓄而发 , 不发而发”方入圣明 。 太极拳松紧训练 , 要由形而意 , 由意而形 , 形复归意 , 形意合一 , 变之入疾 , 用之则速 , 所谓劲由内变 , 换劲不动形 , 变形劲不变 , 学者详辩 , 自能入道 。 所谓“形无形意无意 , 无意之中乃真意” , 无形乃纯 , 无意乃真 , 灵机一动犹如火烧身 , 化即打 , 打即化 , 出手便是 。 “松紧”于拳 , 摸得着 , 看得见 , 通俗易懂易学易会 , 人人可明 , 人人能做 , 只要我们依规而行 , 不丢要领 , 因势而运 , 随机而变 , 定能运之自如 。 拳者若能明得此中理 , 能在运动中瞬变松紧而不见其形 , 遇敌自不惧 , 一松一紧自运化 , 自能体悟太极拳真功应用之道的奥妙 。
推荐阅读
- 太极拳修炼关键在于神能驭气 黄元秀先生谈杨家太极拳
- 调息是练太极拳达到上乘功法的精华 疑义问答十三摘要-黄性贤
- 练拳重在悟拳理 陈氏太极拳如何正确震脚?
- 太极秘要/悟、练结合 硬拉慢荡不如自身活-浅谈对待太极拳的“要领”
- 三年练拳一劲难求-掤劲 太极拳猫形步的练法
- 论太极拳的道家思想 花钱不一定买着的太极实话
- 怎样去找真正有功夫的太极拳传人及老师 太极拳的十个层次验证自己功夫
- 怎样练成太极拳家 太极拳的三种功夫
- 不用力而能有力才是太极拳 太极拳的腰隙、丹田训练
- 迎接中国的太极时代 李雅轩的女儿李敏弟谈太极拳的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