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练好太极拳-詹闲筱 太极拳养生论( 四 )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样六个字“致虚极 , 守静笃 。 ”意思是 , 虚极是混元无极大道之体 , 是天地万物之极 。 用什么方法致极致虚呢?必需要;内观其心 , 心无其心;外观其形 , 形无其形;远观其物 , 物无其物 。 三者既无 , 唯见于空 。 所空既无 , 无无亦无 , 湛然常寂 。 寂无所寂 , 欲豈能生 。 欲既不生 , 此才是 “真静” 。 如此这般 , 可悟大道的虚无之体 。 所说“致虚极”就是此意 。 “笃”是纯一浑厚 , 不动不易之意 。 静而至静者 , 是混元无极大道之性 , 造化之枢机 , 品汇之起始 。 常人不能体悟的原因 , 是因为时动妄心 , 以惊元神 , 执著万物而生贪求 , 因贪求以致烦恼妄想 , 忧苦身心 , 便遭浊辱 , 流浪生死 , 常沉苦海 。 愚痴邪见 , 障迷自性 , 时在昏冥 , 盲聋之中 。 欲悟大道之体性者 , 唯独专心致志 , 抱一笃守 , 寂然不动 , 方能体悟大道的“清静”之性 。
太上老君淸静经说:“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 澄其心而神自清 , 自然六欲不生 , 三毒消灭 。 ”此就是说人能去其情欲 , 去其贪求之心 , 内守元和 , 自然心神安静 。 六欲是六根 , 六根是;眼、耳、口、鼻、心、意 。 欲是染著 , 比喻为情爱 , 观境而染谓之欲 。 所以眼见、耳闻、意知、心觉 , 世上人若能断其情 , 去其欲 , 澄其心 , 忘其虑 , 而安其神 , 则六欲自然消灭 , 内守神不出 , 六识不动则六根自然清静 。 三毒是三业指;身、心、口 , 人有身时身有妄动之业 , 心有妄思之业 , 口有妄语之业 , 此三业又为三毒 。 三毒消灭则神和、炁畅、精固 。 再言这<心经>中有道:“无眼耳鼻舌身意 。 ”是什么意思呢?余今说明;有此六根是色相 , 无此六识是法相 。 只是叫修炼人眼虽看不要着在色上 。 耳虽听不要着在声上 。 鼻虽嗅不要着在香上 。 舌虽尝不要着在滋味上 。 虽有身体不要着在相上 。 要忘形忘体 , 意虽应事不要着在境物上 , 要常应常静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便无眼耳鼻舌身意 , 是以六根清净 , 便是六尘不染 , 又是六识皆空 。 又名下耗消亡六贼死 , 一真不动六门关 。 若此则天道近矣 。 道源非远亦非深 , 只在当人一念心;一念回光同本体 , 何须向外去追寻 。
常人之所以不能敛神聚气 , 因为有九窍之邪 。 哪九窍呢?是耳、目、鼻(双窍)、口、外肾、谷道九窍都是邪出入的地方 。 眼能视而迷于五色 , 耳能听而迷于五声 , 口嗜味而迷于五味 , 鼻能嗅而迷于五气 , 身触为嗜欲所迷 , 意为情好所迷 , 都是归为邪 , 有此九邪精气神都由此漏于外 。 人心向外 , 精神由此放驰所以不能藏伏 , 也就是背道而弛 。 息精息气养精神 , 精养丹田气养身 。 有人学得这般术 , 便是长生不死人 。 入道必先清心寡欲 , 息六根 , 平意识 , 首要意不动 , 因意为六贼之首 , 擒贼先擒王 , 因意干拢心 , 人生意念 , 真如不清 , 住相不知人生如幻 , 只是暂存幻有 , 数尽皆灰 。
古代太极拳明家是这样说的:太极理循环 , 相传不计年 。 此中有精义 , 动静皆无愆 。 收来名为引 , 放出箭离弦 。 虎豹深山踞 , 蛟龙飞潭渊 。 开合原无定 , 屈伸势相连 。 太极分阳阴 , 神龙变无方 。 天地为父母 , 摩荡柔与刚 。 生生原不已 , 奇正不寻常 。 乾坤如橐籥 , 太极一大囊 。 盈虚消息故 , 皆在此中藏 。 至终复自始 , 一气运弛张 。 有形归无跡 , 物我两相忘 。 太极拳中路 , 功夫最为先 。 循序无躐等 , 人尽自合天 。 空谈皆涨墨 , 实运是真诠 。 鸢飞上戾天 , 鱼跃下入渊 。 上下皆真趣 , 主宰贵精研 。 若问其中意 , 道理妙而玄 。 往来如晝夜 , 日月跃光圆 。 会得真妙诀 , 此即太极拳 。 凡事都如此 , 不但在肘间 。 返真归朴后 , 就是活神仙 。 隨在皆得我 , 太璞自神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