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太极实战 太极功法精品-功夫上身

在训练中很多 , 其中一个重要功法是“顺劲”、“摸劲” 。 “顺劲”是体验自身劲道的循环 , 掌握身体各部位劲圈的形成 。 过去老前辈称为“划圈” , 是提高自身及身体素质必不可少的练功方式 。 拳里的顺劲是拳术中的一种功法 。 利用顺劲的功法来捋顺身体的各部 , 这种功法练出的功力 , 有其特殊的含义及内容 , 不同于一般生活或工作的习惯用力方式方法 。 一般称自身的先天之力为“本力” , 而通过拳术功法训练得出的力则称为“功力”或“内劲” 。 这种功力是增加拳术的技术含量各项素质所特有的力 , 通过自身的顺劲习练 , 在运动中就能训练出身体的松柔、圆活、顺整 。
“顺劲”首先是在习练拳架及站桩功法中体验 , 用意念诱导 , 使精神、意念及气与力相互协调配合 , 使身体上下、左右、前后的神、意、气达到协调平衡的状态 。 例如:两手向上peng时 , 身体要有向下之意 , 这时应配合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等身法 。 两手向下按时 , 身体要有向上之意 , 并应配合松肩、沉肘、提顶、气沉丹田等身法 。 手向前撑推时 , 命门要有向后撑之意 , 这样在运动中既能体现出方圆相生之意 , 又可体会出身体的对拉拔长的内劲运化 , 使身体达到有支撑八面之势 , 在协调与灵敏中达到意到劲到 , 劲随圈转的状态 , 又可防止凸凹缺陷的病态发生 , 处处做到圆活有趣 。 正如武禹襄拳论中讲“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的教导 , 这样才能做到对自身拳艺素质的提高 。
“顺劲”的练习可分为定步练习与活步练习 , 是技击桩功的进一步深入与提高 。 定步练习 , 具体做法就是以拳架中懒扎衣式为主 , 两腿一前一后 , 左腿在前 , 左手在前 , 右手于胸前与左肘平齐 , 两膊要放松撑圆 , 目视左手前方 , 两腿的步伐为不丁不八 , 反之身法相同 , 定步则为不动步 。 利用两腿的虚实变换 , 进行前弓后坐 , 腰的左旋右转 , 两膊随腿的变化 , 来完成技法里的堋、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劲道的试力 , 从中探索劲圈的形成 。 从中捋顺身体各部位在演变过程中的体会 。 活步练习具体的动作与定步相同 , 利用步法的前进后退 , 配合腰的旋转 , 来体验五行步法互换和八种劲道的试力 , 及体验前、后、左、右、上、下对争劲的矛盾统一 , 从中寻求处处得机得势 。 更要以十三条身法为根本 , 以腰为主宰、上与两手的开合蓄发相配合 , 下与两腿的虚实变换相随合 , 在“一动无有不动 , 一静无有不静”的要求下 , 脚到手到 , 上下相随 , 开合有致 。 开时两手外旋 , 随身体前弓 , 劲由脚根起 , 由脚、而腿、而腰 , 发于脊背 , 行于手指 , 在虚实变换中要以身摧手 , 两手不可妄动;弓腿时前膝不可过足尖 , 后腿不可蹬直 。 长期练习 , 两手可有气感的产生 。 如手心胀热、手指胀麻 , 及气圈的形成等 , 合时两手内旋 , 身体放松有内收之意 , 意气随身动向下沉于脚下 , 可用松肩、沉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尾闾正中等身法来配合 , 从气感上可体会到意气下沉 , 下盘的稳固 , 两手心有凉气内收之意感 , 在合的作用上起到走化 , 蓄劲 , 沾制之效果 。
在“顺劲”功法练习中又要注意使身体放松 , “松”是在意念的指导下 , 做到松、沉、转、进 , “松”不是无意识的松 , 无意识的松即为懈 , 在松沉时意气从上身下沉于脚下 , 转进时 , 劲由脚根起 , 利用地面的反弹力 , 由脚、而腿、而腰 , 直达发力点 , 这即是大周天及意气圈的形成 。 松不是目的 , 松是为了更好地使内劲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 通过顺劲的不断训练 , 即可在练习中体会到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和内与外的关联 , 以及松柔、圆活、刚柔、蓄发等 。 在运动中逐渐进入“周身一家”的境界 , 即可达到处处得机得势 , 人为我制 , 而我不为人制的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