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静后有哪些主观感受?
练功达到入静状态时 , 大脑处于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 。 这种状态可调整机体内部各系统生理功能向着协调、有序化的方向发展 , 按中医的话说 , 使脏腑充实、经络疏通、气血和畅、阴阳平衡 。 此外 , 在练功过程中 , 由于练功人的注意力多集中在自己身体内部 , 相应地提高了对机体内部的感应性 , 对上述生理改变可以产生一些与平时不同的体验 , 出现各种主观感受 。
入静后经常出现的主观感受有:头脑清醒、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精神安定、全身或某些部位出现温热、清凉、肌肉跳动、轻浮、重坠、松弛、紧缩、热气感、电流通过感、蚁走感、麻软舒适等感觉;也有的感到整个身体或某些部位变大、变小或感觉不到存在 , 仅有一丝呼吸出入;或眼前有亮光或各种颜色 , 方向、位置或时间观念不清等等 。 古人对此早有观察 , 总结为两个八触 , 即“十六触”景象 , 袁巩在《静坐要诀》中指出:功中有十六种触景 , 即一动、二痒、三凉、四暖、五轻、六重、七涩、八滑 。 复有八触:一捍、二猗、三冷、四热、五浮、六沉、七坚、八软 。 上述主观感觉的出现均属正常现象 。
【气功流派浅析 入静后有哪些主观感受?】 但是 , 在练功过程中 , 由于练功方法不当 , 急于求成等原因 , 也会引起某些异常的心理、生理变化 , 产生多种不舒适甚至痛苦的感觉 , 不利于身心健康 , 干扰入静后的正常生理效应与心理效应 。 也有人由于练功意守过于集中 , 急于求成等或功中出现异常景象的刺激 , 或受到突然的外界刺激 , 或受到别人练功出偏的暗示等 , 引起练功中出现惕怵不安的状态 。 还有人本来就有某些潜在的心理障碍 , 包括病理性幻觉、思维障碍(如妄想)、意识障碍(精神恍惚) 。 这些障碍平时表现轻微或隐而不现 , 通过入静诱发出现或加剧 , 甚至会出现哭笑无常或精神抑郁等精神异常表现 , 古人称之为“入魔”现象 。
对于上述主观感受 , 要持正确的态度 。 首先应认识到 , 练功中整体感觉是主要的如安静舒适 , 轻松愉快 , 疲劳解除 , 症状减轻或消失 。 而那些局部的感觉反应 , 在练功中是次要的 , 与练功效果并无绝对的关联 。 其次 , 由于这些感觉都是自然产生的现象 , 复杂多变 , 并没有一定的规律 , 因此 , 绝不要凭主观愿望加以判断 , 以免出现主观上的任意追求或压制 , 更不要把感觉作为练功好不好 , 质量高不高的标准 , 否则会把注意力完全放到感觉上去了 , 很不利于练功 。 总之 , 对练功中出现的某些感觉 , 应该保持心情镇定 , 不分散练功的注意力 , 任其自然 , 继续练功;同时 , 对要有正确的认识 , 并加强自身的精神修养 , 消除潜在的心理障碍 ,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从根本上保证练功取得良好效果 , 防止诱发精神疾病 。
流派浅析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 由于学术上相互承袭演化 , 上相互交叉渗透 , 有时很难明确地按某种单一标准进行分类 。 按照我国传统的特点 , 可综合归纳为五大流派 , 即以形体动作为主的导引派 , 以呼吸调控为主的吐纳派 , 以凝神练意为主的静定派 , 以意守默想为主的存想派和以周天运气为主的周天派 。
1、导引派
狭义的导引是以运动肢体和自我按摩为特点 , 可以概括整个动功 。 导引可分为体操型、按摩型、自发型三类 。 体操型注重健美锻炼 , 动作连贯 , 具有疏通经络、强壮筋骨之效 , 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之类;按摩型是以推、拿、揉、捏、按、压、擦、击、拍等常用手法以通利气血、扶正祛邪 , 如延年九转功、保健功、老子按摩法、洗髓金经等;自发型功法 , 是由静极生动、往往由“小动”到“大动”直至“剧动” , 有时出现按摩拍打动作 , 具有活动筋骨、畅通气血、祛病健身的作用 , 例如近代之静动功 , 自发五禽戏动功、禅定舞蹈等 。
推荐阅读
- 学练气功为什么必须掌握练功要领? 为什么练气功有时会出现幻觉?
- 练功出偏后怎么办 什么是练气功出偏
- 气功锻炼有哪些主要的意守方法? 呼吸锻炼就是气功吗?
- 为什么有时练功心情愉快却又泪流满面? 气功锻炼有评价标准吗
- 培补元气,扶正祛邪 气功的作用原理
- 初学气功要注意哪些事项? 学练气功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 练气功为什么能起到健身治病的作用? 什么样的人容易入静?
- 道家气功怎样入门? 人体之气的分类
- 怎样治疗练功出偏? 练气功会练出精神病吗?
- 为什么练自发功出偏差的较多? 学练气功时口干喉痒呛咳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