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身 练功时胸胁胀闷是怎么回事?( 三 )


(4)半卧式:在仰卧的基础上 , 将上半身及头部垫高 , 使之与床面成45°角左右 。 其余要求同仰卧式 。 本式适用于心脏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不能平卧者 。
卧式对锻炼腹式呼吸 , 加强胃肠活动 , 改善肠胃功能比坐、站、行诸式为好 。 平卧式和坐式对放松入静较为有益 。
3、站式
站式又称站桩 , 是训练的基本功 。 要做到“立如松” , 足心吸地如大树 , 整个身体正直平稳 。
(1)自然式:是最基本的站式 。 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 , 两足平行踏地 , 两膝微屈 , 重心落在两脚心 , 上肢自然下垂于体侧 , 其余按对各部位身形的要求做 , 全身放松入静 。
(2)三圆式:两腿自然分开 , 与肩同宽 , 两足尖内收呈内“八”字 , 两膝顺着足尖方向微微弯曲 。 双臂平于乳部 , 作环抱树干状 。 两掌相对 , 相距约20厘米 , 手指呈握球状 , 形似虎爪 。 肩关节微垂勿耸起 , 呈自然伸展 , 肘关节略低于肩关节 。 其余按自然式的要求 。 此式“足圆、手圆、臂圆” , 故称三圆式 。 手臂的高低 , 架势的高低 , 可灵活调节 , 以控制运动量大小 。 要求双臂外抱内撑 , 神气贯顶 , 足心吸地 , 配合呼吸 , “吐如落雁 , 纳如起飞” , 则有飘飘然之感 。
(3)下按式:两脚平行分开 , 与肩同宽 , 双臂自然下垂于体侧 , 手指向前伸直 , 掌下有意下按 , 余同三圆式 。
(4)伏虎式:先左腿在前 , 右腿在后 , 站成丁字形 , 身体稍下蹲 , 如骑马状 , 两足相距1.5米左右 , 左手伸出稍屈 , 顺放在左膝上方约10厘米处 , 右手竖在右膝上方约10厘米处 , 与臂弯成45°角 , 其意似左手挽着虎头 , 右手把着虎座 , 眼向左前方注视 , 头顶竖立 。 右腿在前时 , 与上述姿势相反 。 本式具有强筋壮骨作用 。
站式易引气下行 , 对高血压、青光眼、神经衰弱及其他有阳亢症状的患者较为适用 。
4、走式
走式要求轻灵 , 即所谓“行如风” 。
(1)太极步:身体自然直立 , 两足分开成平行步 , 两手交叠于小腹上 。 先以左足前移一小步 , 左足跟着地 , 足尖朝上 , 左膝自然挺直;同时右膝微屈下蹲 。 然后左足掌全部着地 , 膝稍向前弓出 , 下半身随之前倾 , 右腿自然挺直 。 再慢慢提起右腿 , 向前移动 , 与左足平行 , 右足尖轻轻点地 , 同时膝稍弯曲 , 此时重心在左足 。 随之右足前移一小步 , 以后各动作又重复同前 。 左右交替前进 。 行走时两眼睁开 , 平视正前方 , 或向下看足尖 , 头部正直 , 松肩坠肘 , 上半身要自然舒适 。 太极步每次可走20~30步 。 该式能增强下肢运动 , 适宜于老年人进行腰腿部锻炼 , 以防“人老腿先衰” 。
(2)行步功:有新气功疗法、气功自控疗法等 。
以上各式是练功时最常用的姿势 , 各有其特点和作用 。 应用时可根据练功者的体质、病情及功夫的深浅程度 , 结合各自的其他条件加以选择 。 卧式易于放松入静 , 虽有导致昏沉入睡的缺点 , 但练功时机体代谢率明显降低 , 因而对久病体弱者最为适用;坐式方便 , 易于放松入静和气沉丹田 , 又能导引气血下降 , 使部分肌肉处于静力性收缩状态 , 有一定强壮作用 , 故为一般者和病人所习用;站式练功有强筋壮骨的作用 , 还可避免坐卧两式易于昏沉的缺点 , 保持醒觉 , 易于以意引气 , 且又便于各种辅助手段的施行 。 但一般而言 , 初学气功者 , 应先练坐式(平坐) , 并辅以卧式 , 待有一定基础后 , 再采用站式 , 也有人主张 , 待站式练至一定程度后 , 再重新回至坐式——盘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