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知识|曾子是谁,曾子其父( 二 )


曾子是谁?为什么把他的话录在论语中 是曾参,孔子的一个学生 。
曾子是谁? 曾子简介
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少孔子四十六岁 。 《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十八篇,原书久佚 。 今《礼记》中有《曾子问》一篇,《大戴礼记》中有《曾子·立事》等十篇,可能是曾门弟子所记录整理 。 另有《孝经》一书,记孔子关于孝道的言论,相传是曾参所作 。 这可能是因曾参以孝著名,故以《孝经》依托于曾参名下,而传说不一定可信 。 曾子也重礼,但更重仁 。 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一次,孔子特别点了曾于的名,说:“参,吾道一以贯之” 。 曾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 孔子离开以后,门人就问这是什么意思 。 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谈话 。 所谓忠恕,正是曾子对于仁的一种表述形式 。 但曾子的忠恕是偏重于内心的修养,孔子的位则有更多的政治理想 。 曾子讲仁义,讲孝梯忠信 。 曾子没有留下专讲性善的材料,但这些都跟性善的思想相联系 。 后来子思作《中庸》,孟子言性善,言仁义,言仁政 。 从思想体系上看,子思、孟子跟曾子是属于一个流派的 。 尽管战国中期的学风使孟于带有辨士的作风,而曾子则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现出一种拘谨的人生态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思想体系上之属于一个流派 。
曾子是谁? 曾子简介 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少孔子四十六岁 。 《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十八篇,原书久佚 。 今《礼记》中有《曾子问》一篇,《大戴礼记》中有《曾子·立事》等十篇,可能是曾门弟子所记录整理 。 另有《孝经》一书,记孔子关于孝道的言论,相传是曾参所作 。 这可能是因曾参以孝著名,故以《孝经》依托于曾参名下,而传说不一定可信 。 曾子也重礼,但更重仁 。 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一次,孔子特别点了曾于的名,说:“参,吾道一以贯之” 。 曾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 孔子离开以后,门人就问这是什么意思 。 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谈话 。 所谓忠恕,正是曾子对于仁的一种表述形式 。 但曾子的忠恕是偏重于内心的修养,孔子的位则有更多的政治理想 。 曾子讲仁义,讲孝梯忠信 。 曾子没有留下专讲性善的材料,但这些都跟性善的思想相联系 。 后来子思作《中庸》,孟子言性善,言仁义,言仁政 。 从思想体系上看,子思、孟子跟曾子是属于一个流派的 。 尽管战国中期的学风使孟于带有辨士的作风,而曾子则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现出一种拘谨的人生态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思想体系上之属于一个流派 。
曾子的原名是什么? 《曾子故里考》—— 驳沈效敏 《曾子故里在嘉祥,铁证如山》
曾子,名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孔子“四大弟子”之一 。 他重视仁德, 提倡孝道, 主张“内省”, 在孔子去世后, 名声大噪, 被后世尊称为“宗圣” 。 从明成化年间直到现在,“曾子故里在何地”, 众说纷纭, 各执一辞 。 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在今山东平邑县, 一在今山东嘉祥县( 以下简称“嘉祥说”) 。 笔者认为曾子故里南武城在今平邑而不是嘉祥 。

一、南武城与武城实为一地, 即今平邑南武城.“嘉祥说”认为, 春秋时鲁国有两个武城, 其理由: ( 1)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曾参, 南武城人;”澹台灭明, 武城人;”同一文中, 一说南武城, 一说武城; ( 2) 襄公十九年冬“城武城”, 指费之外另一武城, 目的主要是备齐; ( 3) 史书记载曾子故里除襄公十九年“城武城”外, 都是南武城 。 如魏王肃《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晋皇甫谧《高士传·曾参传》、宋苏辙《古史·孔子弟子列传》,这些典籍没有直称武城的 。 以上三点并不能说明武城、南武城是两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