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知识|十送红军是哪里的民歌,镇巴民歌十送红军


《十送红军》民歌反映的历史时期,急!其中有一首送别红军的歌,曲调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 。
十送红军 是哪里民歌?拜托楼上的,不懂就不要乱讲 。
十送红军是江西民歌,讲的是老区人民不忍红军离开,依依不舍的情节 。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 。 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 。
方言意思是:
“里格” 是 这个;
“介支个” 是 那几个.
但是这样的词出现在歌曲中一般是起“赶辙”和“烘托”的作用 。 特别是在民歌中 。 如同《好汉歌》中的“哎咳呀,衣儿呀,哎咳哎咳衣儿呀”《东方红》中的“呼儿咳吆”《龙船调》中的“衣呦喂”和“金儿银儿梭,银儿银儿梭”还有东北的二人转中的“得-腊梅衣儿呦”等一样 。
《十送红军》唱的是什么1960年,朱正本等几位空政文工团的创作人员到江西采风 。 他们了解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红军进行战略转移 。 每当红军要上前线,要离开,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别一边唱歌 。 其中有一首送别红军的歌,曲调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 。 后来,词作家张士燮编创了一首《十送红军》的歌词给了朱正本,朱正本接到歌词被深深打动,他立即想到那首江西的送别红军歌,随后采用了回旋曲式手法重新创作,把六段歌词谱成每段不同人声、不同曲调,并多次变化 。 歌曲后来成为电视剧《长征》的片尾曲,一唱而红
十送红军是否属于我国民歌小调?《十送红军》反映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的历史故事,但是主要是反映1928年——1934年之间的历史 。

《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 。 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作者朱正本的署名 。 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 。 在《长征》播出后,作者朱正本向媒体介绍了《十送红军》的创作经过 。
“1960年春,我们空政文工团几位创作人员到江西采风 。 在当地我了解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战斗频繁 。 每当红军上前线,各个村子的百姓经常到村头、河边、大道旁送别红军,有时一边送一边唱 。 其中一首送别红军歌,曲调非常口语化,歌词中夹杂着不少俚语、方言,唱半句,停半句,旋律婉转优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