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养生也分季节性 中医专家首度公开养生经

我们的祖先对自身生命的珍爱 , 首先表现为对大自然的尊崇和敬畏 。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道:“故阴阳四时者 , 万物之终始也 , 死生之本也 , 逆之则灾害生 , 从之则苛疾不起 , 是谓得道 。 ”懂得顺应四季的变化来保健 , 便是养生“入门”了 。
四季除了气温的温、热、凉、寒 , 还有生物的“生、长、收、藏”变化 。 按照《黄帝内经》理论 , 这种变化与自然界的阳气盛衰密切相关 。 春季阳气开始上升 , 草木等各类生命也开始萌发;夏季阳气逐渐长旺 , 也使万物繁茂盛大;秋季阳气开始收敛 , 万物不再生长 , 而是进入“收割”的阶段;冬季天地阳气处于闭藏之态 , 生命也生机内敛 。
阳气是主生长的气 , 就像生物生长需要太阳光照射一样 , 人体的生命机能也要依靠阳气的温煦 。 在春夏季 , 人的生命活动相对活跃 , 表现为孩子的身高增长较快、男性精子的含量较多等;而秋冬季 , 人体的生机就会进入“低落期” 。
【五脏养生也分季节性 中医专家首度公开养生经】体内的气血运行 , 同样受到季节影响 。 阳气充足 , 气血通畅;阳气衰微 , 气血停滞 。 因此 , 很多人到了冬天容易出现肢体关节疼痛、胃脘部疼痛 , 女性出现痛经等不适 , 这都是气血运行阻滞导致的 。 此外 , 气血的分布也会受阳气的影响 。 春夏季阳气盛 , 人的气血会偏向体表、四肢、头面部等处;而秋冬季阳气藏 , 气血也会“沉伏”在内脏 , 容易导致手足发凉而内热丛生的病症 。
人体阳气的盛衰有无 , 还会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否 。 在阳气闭藏的冬季 , 人也会变得“体弱多病” , 不仅着凉感冒等外感性性疾病较多 , 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衰、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也容易加重或复发 , 需要格外注意调理 。
总之 , 人体之气与自然界之气是相通的 , 养生也要遵循这种变化 , 使生命活动与自然同步 。 “借自然之力 , 养生命之体” , 达到《黄帝内经》所说的“天人相应”的境界 。
在古人看来 , 想方设法使人体与自然和谐 , 是保证人类在自然界中健康存在的根本 。 而这种“人与自然”的通应关系中 , 最明显的就是人体五脏与四季盛衰之间的一致性 。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提到:“故春秋冬夏 , 四时阴阳 , 生病起于过用 , 此为常也” 。 如果不遵循五脏的“自然规律” , 身体就很可能“疲劳驾驶” , 引发一系列问题 。
肝:春季肝气最旺 , 主导着整个人体 。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 , 由于肝气疏达 , 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 。 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 , 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 , 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 , 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 , 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
心:夏季心气最旺 , 是身体的主宰 。 《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 , 心气旺则神清气爽 , 因此 , 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 。 当然 , 如果心火太过 , 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皮肤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 , 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 , 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