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府穴的位置及功效

1、位置
中府穴属于手肺经脉的穴道 。 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 , 前正中线旁开6寸 , 平第一肋间隙处 。
2、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肌筋膜、胸大肌、胸小肌 。 皮肤由颈丛的锁骨上神经中间支分布 。 皮下组织内有胸肩峰动脉的终末支穿胸肌及其筋膜至皮下组织及皮肤 。 胸肌筋膜覆盖于胸大、小肌 , 两肌之间有来自臂丛的胸前神经和胸肩峰动脉胸肌支 , 支配并营养此两肌 。
3、穴名释义
“中” , 与外相对 , 内部也 。 “府” , 脏腑也 。 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脏腑 。 本穴为肺经首穴 , 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 , 故名“中府穴” 。
4、功效
止咳平喘 , 清泻肺热 , 通经活络 。
5、主治
胸满、气喘、扁桃体炎、咳嗽、支气管炎、肺痨、心脏病、腹胀、呕秽、皮痛面肿、肩周炎、胸肌疼痛等 。

中府穴的位置及功效

文章插图

6、穴位配伍
① 配肺俞、太溪、大椎、孔最 , 针刺泻法 , 滋阴润肺泻火止咳 , 治疗阴虚火旺之咳嗽、痰中带血 , 或咯血鲜红盗汗颧红潮热烦躁等 。
② 配丰隆、尺泽、中脘 , 针刺泻法 , 降痰祛浊、宣利肺气 , 治疗痰浊壅肺肺失宣降之实喘 。
③ 配太渊、肺俞、合谷、足三里、阴陵泉 , 针刺补法 , 补益肺气、固表止喘 , 治疗肺气虚弱或肺脾气虚 , 气无所主之虚喘 , 伴恶风自汗、气短懒言、面腹肿胀等 。
④ 配中脘、天枢、合谷 , 针刺泻法 , 清肺泄热、和中止呕 , 治疗肺胃有热之呕吐、食不下、腹胀等 。
⑤ 配肩髃、大杼、天宗 , 针刺泻法 ,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 治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之肩背疼痛 。
【中府穴的位置及功效】7、疗法
① 治法原则: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 , 莫灸 。
② 按摩手法:右手中间三指并拢 , 顺时针方向揉按中府;再用左手以同样的方式 , 逆日柞十方向揉按中府 。 每次左右各1一3 分钟 。
③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中府穴5~20分钟 , 长期坚持 , 可改善体虚、中气不足等 。
④ 拔罐疗法:用气罐拔罐中府穴 , 留罐5~10分钟 , 隔天一次 , 可缓解治疗肺热引起的鼻炎 。
⑤ 针刺疗法: 直刺中府穴0.3~0.5寸 , 局部酸胀;向外斜刺中府穴0.5~0.8寸 , 局部酸胀 , 针感可向前胸及上肢放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