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对决在户外运动

这个时代, 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了户外 。 不知不觉中, 大自然的宁静被鼎沸的人声所代替 。 当我们把珠峰雪山上的白色塑料袋误认为是白雪的时候, 当香格里拉的森林湿地越来越少的时候, 当户外勇士们一次次被高山深壑吞噬的时候, 我们不得不思考, 在户外运动如火如茶的今天, 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粗犷原始、极端恶劣的户外环境下, 我们更应该遵守什么样的道德理念 。 很久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人们就有了他们的汉谟拉比法典, 但户外运动的拥趸们的汉谟拉比法典又在哪里?

人与自然

从1921年到1999年间, 共有615吨垃圾被丢弃到了珠峰的冰川里, 包括帐篷、睡袋、氧气瓶、电池、塑料袋等生活垃圾和人类的粪便 。 在六月珠峰环保大行动中, 居然还发现了半袋洗衣粉 。 在城市生活中, 乱扔垃圾恐怕会受到每一个户外运动者的鄙夷, 但是一进入没有约束.环境恶劣的大自然中, 我们都变了 。 有人说, 登顶珠峰已经到达了体能的极限, 下山的时候都会选择丢弃所有多余的东西, 哪怕是一把钥匙 。 的确, 听起来很有道理 。 但是, 正是在这种环境下, 甚至是生死攸关的时刻, 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修养和意志, 价值判断和取向 。 很多时候“自我”成为所有价值的核心, 所谓的人本主义让我们理直气壮地选择了破坏自然 。 珠峰下的管理员说得好, “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 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 。 大自然和我们人一样, 也会生病, 而且会病得很重 。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交通的便利, 对钢筋水泥的厌倦, 让户外运动成为一种时尚 。 面对日复一日接踵而来的人群, 高山、湖泊、平原、沼泽都承载着不能承受之痛 。 于是, 九寨沟开始限制游客人数了, 黄山门票开始疯长了, 桂林阳朔攀岩也出现地痞恶霸收取保护费了 。 很多人开始恶毒地批判这些行为, 但于我看来, 这难道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恶果吗?当我们蜂拥而至这些原本宁静的净土时, 带来的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是商业化的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是千篇一律的大工业时代生活方式 。 青山绿水逐渐消失的时候, 淳朴的民风也消失了, 当地的民俗风情也消失了 。 我相信, 每个人之所以怀着美好憧憬来到这些地方, 都是因为热爱着它们 。 但, 爱它, 就一定要拥有它吗?有时候, 也许远远地看着, 不去打扰它, 才是更好的爱 。
面对自然, 我们都是弱者, 我们幻想在与之搏斗中成为英雄 。 但是我们不应该为了成为英雄而挑战起码的自然规律 。 2002年北大山鹰在希夏邦马峰的山难, 原西藏登山协会副主席仁青平措谈起他的看法, “北大登山队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其中之一就是违反了登山常识:即夏季不能登山, 新雪三天内不能登山 。 ”他还介绍说, “国内外都没有人在非登山季节攀登过希峰, 宁金杭沙峰倒是有人反季节登山, 但该峰的风雪根本没有希峰大 。 只要你是按季节登山, 应该不会出现这么大的灾难 。 ”我们也许不用敬畏自然, 但是至少应该遵守最基本的自然法则 。
《黄帝内经》提出, 人与天地相参也, 与日月相应也 。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其实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 人是自然界中的一员, 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自然的死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竭 。 人类不应该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 而只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 。 在这个大家庭里, 我们不仅要承认人类自身的价值, 而且还应该承认一切自然物的价值;不仅要尊重人类的权利, 而且还应该尊重一切自然物的权利 。 走向户外, 我们不应凌驾于大自然之上, 而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