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的作品上 , 中国美术学院有十幅大画 , 包括董源《夏山图》 , 巨然《层岩丛树图》 , 郭熙《早春图》 , 范宽《溪山行旅图》 , 李唐《万壑松风图》 , 夏圭《溪山清远图》 ,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 王蒙《青卞隐居图》、《具区林屋图》 , 倪云林《渔庄秋霁图》、《容膝斋图》等 。
第三 , 临摹道路上 。 中国美术学院的顾坤伯老先生 , 主张由清朝 , 上溯明、元 , 直到宋 。 但陆俨少主张从宋朝大画开始 , 十幅大画也是他传下来的 。 我认为可以不拘一格 。
至于山水画形式风格和历史的著作 , 陈传席的《中国山水画史》是历史演变的 , 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是将风格的 , 两本结合 , 效果会很好 。 但是 , 一定要能够读透 , 否则 , 难有收获 。
临摹 , 还要注重纸张和毛笔 。 关于纸 , 这个变化太多 , 以前的绢帛 , 后来檀书皮作的(后来檀书被用尽了 , 所以少了) , 再到后来秸秆作的 , 都不一样 。 至于日本盗用中国技术做的宣纸 , 细腻有余 , 但不尽好用 。 今天的宣纸 , 尤其是红星的 , 临摹明清的水墨作品还是可以的 。 但是 , 如元代王蒙的《青卞隐居图》等 , 则需要煮捶宣 , 半生半熟的 。
关于这个问题 , 可能需要说的太多 。 我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 希望上面的对你有所帮助吧 。
如临摹宋人山水 , 须用相对熟的绢 。 不过那时的纸和现在纸根本不同 , 本身渗水性差;
而临摹元人如王蒙的山水画应用半生熟的煮捶宣 , 既可走动笔线 , 又能反复积墨;
到了明代 , 有宣纸 , 那时的宣纸是用檀树皮做的 , 纸既光洁 , 又能存墨;后来檀树皮用光了 , 改用稻草 , 虽然光洁 , 却不流畅 , 墨色效果较差;日本纸细腻有余 , 但太过工细 , 用起来发康 。
基本而言 , 从花鸟画的大写意开始 , 但代表它们的里程碑沈周、徐渭所用纸虽为生宣 , 但与今之生宣亦不同 , 尤其沈周之画 , 多用较熟的纸 。
在今人体系中 , 如贾又福 , 让学生主临三家:范宽、石涛、龚贤 。 今学生颇多喜龚贤之积墨 , 竟用生宣临摹 , 画面多有乌浊之气 , 谬矣 。
现在多用临写意花鸟的点染丶点写之法临古代山水、创作当代山水 , 不免薄气 。 对于今人之行为 , 上海大学徐建融极为不满 , 提出"革生宣纸的命" , 虽有偏激 , 但亦反映出来今人多用生宣 , 缺少唐宋之苦心经营 。
如何画山水 山水画分为水墨山水和设色山水两种 。
顾名思义 , 水墨山水主要以水墨作为表现形式;设色山水一般在水墨山水的基础上施以淡彩或重彩 , 可分浅绛山水和青绿山水 。 亦有淋漓尽致的泼彩山水和没骨山水 。
中国山水画技术成熟很早 , 且有长久的发展 , 笔法、墨法、章法、意境、肌理效果及敷彩 , 无不融汇在山水画中 , 可谓集中画技法之大成 。 所以学习山水画应该从基本方法入手 , 由浅入深 , 由此及彼 , 由表及里 , 上不求索 。 摹、写生、创作的反复实践 , 就能画出有既有传统又富有个性山水画 , 使“情与景会 , 意与相通” 。
1、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 实质上可以说是一个用笔、用墨和设色的问题 。 山水画的用笔多种多样 。 这是由毛笔的性能决定的 。 它可以勾线、点苔、涂面、可皴、可擦、可染;笔锋可聚可散 , 用墨可干可湿 。
2、笔锋的运用 , 有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锋、藏锋与露锋、聚锋与散锋 。 行笔有快与慢 , 轻与重 , 轻挥与顿挫 。 笔趣有巧与拙 , 刚与柔 , 光与毛等等 。 这些传统的用笔方法可以作出不同艺术效果和各种不同的质感 。
推荐阅读
- 怎样画漫画,画画图片大全
- 怎样学画画入门,画人物的画画视频
- 怎样画马,如何画马
- 怎样把照片变成漫画,照片变成漫画效果
- 怎样裁剪视频,怎样裁剪视频画面大小
- 怎样学画画,学画画八岁
- 养花可以长寿
- 12星座怎么画,lZ十二星座怎么画
- 人的眼睛怎么画,十二星座画眼睛
- 古代衣服怎么画,十二星座晚礼服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