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的土有白虫( 二 )


肥料杀虫法 。 肥料治虫, 还可供给养料, 促进花卉生长健壮, 花色艳丽, 种子饱满 。 ①20%草木灰浸出液(浸泡24小时)喷洒 。 ②0.2%尿素或1%碳酸氢铵或0.5%氨水喷洒, 熏蒸、触杀蚜虫、螨类害虫 。 ③0.5%~1%尿素加0.2%洗衣粉混合液喷洒, 可防治红蜘蛛、蚜虫等 。 ④每个0.1米2(2为上标)的花盆面积, 施用4.5~6克硅酸钙肥 。 花卉吸收在表皮细胞积聚, 使表皮变得坚硬, 增强抗虫力, 令蚜虫等刺吸性口器的害虫难以为害 。
3.养花的土里有了像虱子一样的白色虫子,并很多它们是不是害虫养花的土里有像虱子一样的白色虫子是白粉虱 。 它属于害虫, 必须的治 。
1、白粉虱发生初期用10%吡虫威400一600倍液, 或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 或25%扑虱灵乳油1500倍喷雾 。 能杀死卵、若虫、成虫, 当虫量较多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 。 一般5一7天1次, 连喷2一3次 。
2、选用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50%克蚜宁乳油15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2000倍液、21%灭杀毙3000倍液, 每隔5一7天1次, 连喷3一4次 。
3、20%灭多威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水分散性粉剂2000倍液+消抗液400倍液, 万灵(灭多威) 与吡虫啉混合, 利用灭多威速杀性弥补吡虫啉迟效 。 用吡虫啉药效长弥补灭多威药效短缺点, 加入消抗液进一步提高药效可杀死各种虫态的白粉虱 。 每5一7 天1次, 连喷2一3次, 可获得满意效果
温室白粉虱不耐低温, 在辽宁均不能露地越冬 。 1年可发生10余代, 以各种虫态在保护地内越冬为害, 春季扩散到露地, 9月份以后迁回到保护地内 。 成虫不善飞, 有趋黄性, 群集在叶背面, 具趋嫩性, 故新生叶片成虫多, 中下部叶片若虫和伪蛹多 。 交配后, 1头雌虫可产100 多粒卵, 多者400~500 粒 。 此虫最适发育温度25℃~30℃, 在温室内一般1 个月发生1 代 。
扩展资料:
主要危害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等都能受其为害, 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是一种世界性害虫, 我国各地均有发生, 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
大量的成虫和幼虫密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 使叶片萎蔫、退绿、黄化甚至枯死, 还分泌大量蜜露(粪便), 引起煤烟病病的发生, 覆盖、污染了叶片和果实, 严重影响光合作用, 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 引起病毒的发生 。
成虫:体长约4.9-1.4毫米, 淡黄白色或白色, 雌雄均有翅, 全身披有白色蜡粉, 雌虫个体大于雄虫, 其产卵器为针状;卵:长椭圆形, 长约0.2-0.25毫米, 初产淡黄色, 后变为黑褐色, 有卵柄, 产于叶背 。
若虫(幼虫):椭圆形、扁平 。 淡黄或深绿色, 体表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 。
蛹:椭圆形, 长约0.7-0.8毫米 。 中间略隆起, 黄褐色, 体背有5-8对长短不齐的蜡丝 。 在北方温室一年发生10余代, 冬天室外不能越冬, 华中以南以卵在露地越冬 。 成虫羽化后1―3天可交配产卵, 平均每个产142.5粒 。 也可孤雌生殖, 其后代雄性 。
成虫有趋嫩性, 在植株顶部嫩叶产卵 。 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 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 极不易脱落 。 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做短距离行走, 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开始营固着生活, 失去了爬行的能力 。 白粉虱繁殖适温为18―21℃ 。 春季随秧苗移植或温室通风移入露地 。
防治措施:可以选用70%吡虫啉WDG7500倍液、3%腚虫脒EC1000-1500倍液+20%四螨嗪EC3000倍液+杰效利3000倍液防治, 主要以喷施叶片背面为主, 7天一次, 连续防治2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