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观察 人民日报连发三篇《体教融合新观察》( 三 )


未来类似的“一站式”培训模式会越来越多。《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在传统体育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站式’人才体系。小学、初中、高中将形成对口上学,为同一项目开展体育训练,解决体育人才上学问题。”
在《意见》的指导下,过去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别评定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将得以整合,今后将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评定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做法还会从足球向篮球、网球等项目延伸,实现因材施教。各个项目的传统特色校将建立起从小学、初中延伸到高中的升学通道,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和升学保障政策将逐步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将成为优秀体育人才在校园体系内的最高集结地,再与省区市专业队、职业队、国家队打通。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司长王立伟表示,体育系统将大力支持校园竞赛体系建设。他说:“全国青年锦标赛和锦标赛已经按照年龄与国际接轨。所有学生都可以在不同级别的比赛中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切入点。有能力参加比赛的,将从资格赛中一步步往上走,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将在学校参加校园赛事。”王登峰说:“《意见》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表述,就是建立不同阶层的竞争制度。过去,学校和体育部门的比赛是分开进行的。现在要求我们把这两个系列赛合二为一,安排一个完整的赛制。以足球为例,我们构建了完整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同时,职业俱乐部也有自己的比赛。第一阶段比赛由俱乐部和校园分别组织;第二阶段,校园和俱乐部会产生自己的优胜队,然后一起在赛制中竞争。这种模式准备在下一步扩展到所有项目。”
统一调配资源 发展新型体校
体校是我国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阵地。然而,“重体育轻教学”的问题也影响着体校尤其是基层体校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让教育兜住底,才能打消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山东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副处长张强说。去年行政机构改革后,山东省136个县中有130个设立了教育和体育局,消除壁垒,统一调配资源。体校学生在普通中小学读书,放学后来体校训练。还有一部分体校直接融入普通学校中,体校教练也会承担起校队训练和体育兴趣班的教学任务。
在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孩子们正在水池边练习连续打水。与以往“集中训练、集中学习、集中管理”的训练模式不同,杭州坚持“走步训练”的方式,力求让孩子学得精、练得精。“发展新型体校,同时走文化、教育、体育两条腿走路,培养更多的文化体育人才,已经成为浙江的共识。”浙江省体育局训练处处长唐万里说。
体育传统特色校是体教融合的重要抓手,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8月率领清华大学队夺得CUBA冠军的陈磊教练对此深有体会。“学校通过冬令营选拔出来的高水平运动员大多来自篮球传统特色校,清华大学队今年唯一入选CBA的郑祺龙就是清华附中毕业的。”
广大学生有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学校教师不可避免的资源短缺,这给了社会俱乐部施展才华的机会。上海杨泰实验学校、上海大学高级中学等学校与上海曹燕华乒乓球培训学校合作,通过购买服务,由后者向学校输送专业教练,解决了“有空间但缺少教练”的问题。
“40多所体校,700多所体育传统特色校,近300个社会青少年俱乐部,这些都是我们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基地。”谈及上海这些年探索体教融合的经验,上海市体育局原副局长郭蓓欣慰地说:“我们的指导思想就是‘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多元共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