埂生基:从一片桑叶到全产业链的蜕变(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倪蓓华向大足区农广校校长徐梦介绍桑树利用情况
科技创新 , 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
“种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养蚕 , 虽然不能丢了传统 , 但必须跳出传统 , 实现更科学、省力、高效、高端的目标 。”倪蓓华强调 。
但从城市白领到新农人要做到这些 , 并非易事 , 学习是让自己快速成长的唯一途径 。为此 , 倪蓓华积极联系大足区农业农村委相关技术人员前来指导 , 多次参加大足区农广校、重庆市农广校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 , 积极对接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 并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 在基地共建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大足分院 , 携手打造全市智慧蚕桑产业园 。
观寺村基地主要种植了6种优质叶桑和数十种桑树科研品种 , 在蚕业研究院的专家指导下 , 全部按照科学化种植 , 实现半机械化管理 。每亩桑树能收桑叶4000斤 , 可养蚕3~4张 。
“这是我们的智慧蚕桑指挥中心 , 技术人员只要通过电脑系统轻轻一按调控键 , 就可远程调控蚕房温湿度、实现核心示范区桑园的自动化灌溉、基地农事信息自动化收集传输和自动化办公调度……”走在智能化的养蚕车间 , 倪蓓华带着我们一边参观 , 一边介绍说 。按照传统的养殖方法 , 一年能养2~3季蚕 , 人工养蚕不仅辛苦而且品质参差不齐 。针对不同阶段的蚕喂养不同品种、品质的桑叶 , 技术员将为蚕的生长提供科学的营养搭配 。同时 , 智能化的养蚕车间也将为蚕的生长提供最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 通过车间不仅一年能养6季蚕 , 而且还能实现蚕茧品质基本保持一致 。
在观寺村标准化的小蚕共育中心 , 技术人员在认真查看小蚕的生长情况 , 该批小蚕即将结束共育 , 这两天就能发放到蚕农手中 。“在这里育的蚕子孵化出来要多点 , 自己拿蚕种在家里孵化成活率就没那么高 , 而且小蚕还不容易得病 , 共育的单产可提高10多千克 , 每张要多卖400块钱左右 。”提起小蚕共育的好处 , 蚕农罗江兰忍不住称赞道 。
“小规模作坊和基地生产出来的生丝其实质量是不太统一的 , 他们卖给下游厂商 , 下游厂商还得在用丝前筛选一遍 。大规模的种植桑树和养蚕就要求种养殖过程中的标准的统一 , 让生丝的品质告别从前质量良莠不齐的同时也让生丝的品质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倪蓓华介绍 , 一个普通农户生产出来的生丝质量按照评定标准一般都在3A左右 , 但现在以埂生基为首的智能化、标准化蚕桑产业 , 其生丝质量比普通农户足足高出2至3个等级 , 品质一般在5A~6A 。
观寺村位于中敖镇东部 , 由于基础设施差 , 山高坡陡、道路不畅 , 村内沟壑纵横 , 七湾八岔 , 海拔落差较大 , 坡高易旱 , 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 产业发展不好 , 被当地村民笑称为“穷旮旯” 。于2014年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工人正在桑园为套作榨菜整地
2014年至2018年期间 , 全村共识别建卡贫困户147户415人 。观寺村2组村民刘玉芳便是其中的一户贫困户 。刘玉芳现如今已有60余岁 , 她的老伴也患有严重的肺结核 , 已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 , 平时家里基本只能靠政府的一些补助过活 。
村里的蚕桑基地开始运营后 , 给刘玉芳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就业机会——为基地工作人员做饭 。“现在我每个月收入基本都在2000元左右 。”刘玉芳笑着说 。随时可以回家照看老伴且能够有稳定收入的工作让刘玉芳安心不已 。
推荐阅读
- 新春走基层丨杨国贵:“养牛倌”走上致富路
- 女人对你的真情还是假意,从这3句话就可以看清楚她的真实想法
- 和平精英和菜鸟都有哪些表现,从几个方面就可以判定此人是否厉害
- 2022健康宝鸡建设,从基线调查开始……
- 20年的婚姻,从恩爱的小两口变成无话可说、分房睡的“室友”
- 年味,从置办年货开始
- 新春走基层丨草莓映红致富路
- 又稳又好“基本盘”——2021年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回眸
- 社会对女人要求太高,一定要三从四德,要相夫教子
- 新春走基层|芜湖百年糖坊:“手”护童年的传统糖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