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持续增高,专家提醒:改变这些生活陋习至关重要

作者:衣晓峰
随着我国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 饮食方式也逐渐西化 , 摄入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食物越发增多 , 加上日常“养尊处优”缺乏运动 , 由此导致肠癌这种与生活方式有关的“富贵病”发病率逐年提升 。
截至2020年底 , 结直肠癌发病率在我国已排名前三 , 死亡率位居第五 。调查数据显示 , 国人肠癌发病率和发病年龄目前正呈现“双上升”的趋势 。从55岁开始 , 结直肠肿瘤发病风险持续走高 , 一般到80-8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 。以上海为例 , 超过一半结直肠癌病例为70岁以上人群;而在75岁以上病人中 , 结直肠肿瘤每年以3.91%的速度持续攀升 。
老年结直肠癌发病隐匿
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教授黄睿指出 , 老年人本身就是癌症的易感人群 , 其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比例的增高 , 其恶性肿瘤新发和长期存活的数量也将“水涨船高” , 这对医疗资源的配置提出了严峻挑战 , 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满足其专科的诊治、康复和照护需求的资源 。同时要求临床医生不断提高医疗水平 , 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 让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拥有长期生存率和较好的生活质量 。
老年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持续增高,专家提醒:改变这些生活陋习至关重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黄教授介绍说 , 由于老年患者生理机能减退 , 反应较为迟钝 , 结直肠肿瘤生长较缓慢 , 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 , 多数老人最初的临床表现大多不明显 , 而在就诊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 。一般来看 , 肠癌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是以大便习惯改变和血便、粘液便为主 , 其次为肠梗阻、腹部包块、腹痛腹胀、腹泻等;随年龄增长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部包块、肠梗阻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 , 对这些“蛛丝马迹”要格外警惕 。
早期临床症状不容忽视
根据国外报道 , 75岁以上的结肠癌患者 , 其肿瘤多位于右半结肠 , 且在大于75岁病人中近端结肠癌的发生率更为显著 。而我国的研究数据则显示 , 高龄老人结直肠癌仍以直肠、乙状结肠发病率为最高 , 其次为右半结肠、横结肠、降结肠 。相关研究还表明 , 老年人结直肠肿瘤大小集中在2-5厘米左右 , 其次为大于5厘米 , 肿瘤小于2厘米的病例较少 。同时 , 临床以溃疡型较多见 , 其次为隆起型;浸润型及其他类型相对罕见 。
老年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持续增高,专家提醒:改变这些生活陋习至关重要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针对上述情况 , 黄教授提醒 , 对老年患者消化道的轻微症状应仔细询问病史 , 认真体检 , 如出现血便、粘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者 , 门诊及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 , 及时给予相应的检查 , 包括肛门指检、全结肠镜、腹部CT等 , 以避免漏诊、误诊;同时还要加大科普宣教力度 , 让大众了解和认识结直肠癌 , 如有异常状况及时看医生 。
黄睿教授分析指出 ,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Ⅰ至Ⅱ期占比较高 , 且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 , 表明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 存在较好的预后可能 , 在一定程度上为根治性切除和获得较好的疗效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前 , 我国医疗技术和水平已经非常高 , 老人年龄早已不是手术的制约因素 , 术前合并症的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的监测与治疗 , 完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的发生率 , 让老年人安享术后的“第二春” 。
改变生活陋习至关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