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清诗话 王安石与欧阳修、苏轼的菊花之争

西清诗话 王安石与欧阳修、苏轼的菊花之争


文章图片

目前是深秋初冬,天气寒冷,花儿凋零。但在这凛冽的寒风中,菊花盛开,给孤寂的大地陡增无限生机。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菊花成为文人骚客作品中的重要话题,同时他们与菊花写作有关的轶事也代代流传。
其中欧阳修和苏轼给王安石菊花诗出谋划策的轶事最有意思。

西清诗话 王安石与欧阳修、苏轼的菊花之争


文章图片

英雄们在质疑。
王安石有自己的辩护
据《西青诗》记载,有一天王安石突发奇想,写了一首菊花诗,名为《残菊》。有两句话:“满园黄昏金。”
我不想,但是欧阳修看了之后提出了异议。他笑着对王安石说:“深秋,花开尽落,枝头只有菊花茂盛。怎么能说到处都是残菊花呢?”
说完这话,欧阳修还在未完,然后跟在诗后两句:“秋英不比春花好,可以给诗人们仔细看。”他想提醒王安石,要多注意观察生活,不要犯让别人发笑的低级错误。
关于欧阳修的提醒,王安石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辩解道:“我写这个是有原因的。楚辞里不是有一句话吗,《秋菊之落》?欧阳先生没学吗?”他认为用典故来证明自己的写作是合理的。

西清诗话 王安石与欧阳修、苏轼的菊花之争


文章图片

至于苏轼对王安石菊花诗的挑剔,比《秦熙诗话》中的记述更为生动。
据说那天苏轼去拜访王安石,正好赶上王安石午睡,所以苏轼就在书房里等着。
苏轼百无聊赖的时候,忽然瞥见书桌上放着一首未完成的诗《咏菊》。诗中写道:“昨夜西风过园,吹走了满地的黄花和黄金。”
苏轼看到后,不禁觉得可笑。他心想:“菊花在深秋开花,最耐久,至死不落。怎么能说‘把黄花金满地吹’呢?”
想到自己仰慕的高官也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苏轼心里痒痒了一下,继续道:“秋花不比春花好,他说要和诗人一起认真唱。”
后来苏轼被派到黄州做团练助理。黄州的秋天,他发现秋风过后,地上真的长满了金黄色的菊花。苏轼恍然大悟,原来也是菊花,落花和不落花是有区别的。
所以苏轼一开始就腹诽自己对王安石轻浮,决定向王老前辈认错。
诗歌与小说
哪两个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西清诗话 王安石与欧阳修、苏轼的菊花之争】看了这两个奇闻异事,你是不是觉得两者相似度太高了,为什么大作家王安石那么喜欢写生疏的菊花?为什么其他两位大作家都爱轻描淡写地质疑王安石?
况且王安石的两首诗,无论是《残菊坠金》还是《吹走黄花》都太像了。以王安石的水平,他们应该不会写出这样类似的句子。
两个奇闻中有一个是不是假的值得怀疑。如果是的话,这两个故事哪一个更有可能被后人发明?
解惑,要从记录这两个奇闻轶事的两本书入手。
欧阳修对王安石菊花诗的质疑,在《西青诗》中有记载。这本书的作者是蔡泰,他的父亲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汉奸蔡京。
客观来说,蔡绦像她从政的父亲一样,窃权夺柄,人品很差。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即编纂了《西清诗》。
据考证,《西清诗》成书于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九月以前,距1086年王安石去世不到40年。以蔡绦对王安石诗文的崇拜,记录这段轶事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冯梦龙的《经世通言》与西清世华相比,写于天启四年,即公元1624年,距今已有王安石以来500多年的历史。书中记载的苏轼对王安石的批评,可信度自然不如西青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