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告诉你:为啥要“屏牢”?哪能介“屏牢”?“屏”到啥辰光?
本文转自:上观
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阶段
面对明媚的阳光
日思夜想的餐馆美食
小编建议小伙伴们再“闷忒一歇”
“bin lao”成为了上海人嘴里的高频词
这两个字应该怎么写呢?
权威解释来了:
屏牢
意思:支撑下去 , 熬住
特指:在家不出门
【疾控专家告诉你:为啥要“屏牢”?哪能介“屏牢”?“屏”到啥辰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前 , “减少流动+扩大筛查”是上海疫情防控的重要策略 。本市多点、分散、多链条传播的特点 , 给外出、聚会人员增加了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
市健康促进中心提醒广大市民 , 在配合做好核酸检测的同时 , 切实做到非必要不外出 , 不聚会、不聚餐 。在家多开窗、勤通风 。如需要外出 , 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 规范戴口罩 , 保持一米线 。如收取快递 , 请保持距离 , 戴好口罩 , 科学消毒 , 及时洗手 。坚持防疫“三件套” , 牢记防护“五还要”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小伙伴们发出了灵魂拷问:那我们到底还要“屏牢”多久?
近期的封闭管理 , 时间、范围五花八门 , 有的是14天 , 有的是7+7 , 有的是2+12 , 有的是48小时 , 百姓有点懵 。
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凡说:这些管控措施 , 48小时(2天) , 是这次重点区域筛查的措施 , 目的是减少人员流动 , 没有短期的网格固定 , 核酸筛查就像开着水龙头拖地板 , 很难排清 。
其它几个措施 , 是围绕着确诊病例和密接、次密接、风险人群这“三个圈层”的管控规定 。
目前 , 密接者均是14天集中隔离 , 次密接为7天集中隔离+7天社区自我监测 。“2+12”针对的是密接者所在的楼栋或工作场所的风险人群 。对次密接者涉及的工作场所的人员 , 目前只要14天自我居家健康观察 。
小伙伴又有疑问了:那居家健康观察我们要做些啥?
黄浦疾控专家来解答:
一、居家健康观察期间 , 严格遵守“六个不得” , 主动配合社区人员管理 , 避免外出 , 不接待客人 。如需外出就医 , 应先经过社区管理人员同意 , 报备登记后到定点医院就医 , 就医时要佩戴口罩 , 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二、尽量选择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有独立卫生间的房间单独居住 , 活动区域应尽可能限制在隔离房间 , 尽量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 , 必须接触时 , 保持1米以上距离 , 避免与家人共同用餐 。
三、做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监测 , 配合做好核酸采样 。每天早晚两次测量体温 , 并及时上报 。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 , 应立即上报社区管理人员 , 配合相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四、每天开窗通风 。居家观察房间的房门应保持关闭状态 , 房间内加强开窗通风 ,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 , 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 分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五、做好清洁卫生 。保持环境清洁 , 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公共享区域的预防性消毒 , 及时清理室内垃圾 。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 , 勤晒衣被 。不随地吐痰, 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 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
推荐阅读
- 专家解析: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力且传播具有隐匿性
- 世界睡眠日:专家称睡眠不足7小时患癌概率大幅增加
- 脑卒中有哪些预警信号?来听听普陀专家怎么说→
- 山东援威海专家白晓卉因突发疾病去世 曾获评“齐鲁最美职工” 带领团队日检测核酸3万份
- 德鲁伊身为德鲁伊身为专家,终于托尔瓦·寻路者
- 世界口腔健康日丨口腔健康从爱护乳牙开始 专家建议这样做
- 四川疾控健康提示(2022年3月19日20时)
- 北京专报丨新版诊疗方案调整Ct值≥35就可出院?北京地坛医院专家回应
- 专家:及时调整心态 与新冠长期斗争
- 第九版新冠诊疗方案发布 有哪些调整?专家李满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