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都喜欢使用隐喻,什么是隐喻?
作者:黎荔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诗人都喜欢使用隐喻 , 什么是隐喻?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隐喻 , 是指以他物之名名此物 。通俗地说 , 就是当说一件事的时候却用另一件事情来类比 。诗人不会说“天空在下雨” , 他们会说“天空在流泪” 。诗人用“一枝红艳露凝香” , 比喻女子盛放的美 。诗人用“无家可归的人” , 隐喻看不见上帝的生存状态 。诗人看见的是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另一种“真实” 。比如雪化了 , 在诗人眼里不是水 , 而是春天 。又比如银河里的星星 , 诗人会说:“天空的河的原野/全是碎石子/咕噜咕噜地/全是碎石子”;再比如花园里的喷泉 , 诗人一般不描摹它的形状 , 而是抒发内心的感受:“水 , 站起来了!”
隐喻之所以有力量 , 是因为它能使人们将抽象的观念具体化和人格化 。生活中的万物相互关系和交叠 , 就是隐喻的表达 。隐喻或包含着“移情” , 或隐藏着宣泄 , 把抽象的感觉具体成世间万物 。不仅仅在诗人的诗歌里 , 在普通人的生活中 , 隐喻也是无处不在的 。发现在民间艺术形式中 , 蕴含太多太多的隐喻了 。见过一种山东的虎头鞋 , 一只鞋底绣上十粒黑籽 , 另一只鞋底绣有九粒黑籽 , 隐喻“十子九成”——希望10个孩子当中有9个能够活下来 , 还有1个主动送给阎王爷作为妥协 , 当时医疗条件很落后 , 这是多无奈的选择啊!民间艺术是对生的呐喊 , 那些伟大的乡村母亲 , 她们把自己质朴的愿望通过隐喻表达出来 。可见 , 隐喻已经已经渗入日常 , 用隐喻的表达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发现东西方有很多相同的隐喻 。比如 , 为了回答“我是谁 , 我从哪里来”的终极哲学命题 ,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的“洞穴之喻” , 柏拉图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 , 被锁链束缚 , 不能转头 , 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 。而当他们来到了阳光下的世界 , 他们反而会感到不解 , 觉得影子反倒比现实真实 。而中国哲学也有相似的解释 , 只不过来得更浪漫一些 。《庄子?齐物论》中有这么一段:“昔者庄周梦为胡蝶 , 栩栩然胡蝶也 , 自喻适志与 , 不知周也 。俄然觉 , 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 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 , 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做梦梦见自己成为了蝴蝶 , 醒来后非常惊惶 , 方知我原来是庄周 。但究竟是我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 还是蝴蝶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我呢?真实与虚幻 , 生死与物化 , 恍兮惚兮 , 惚兮恍兮 。
又比如 , 中国古老的《诗经》中有:“谁谓河广 , 一苇可航 。”后人以之来比喻人的处境是被局限的 , 但思想可以远航 , 上天入地无所不到 。一旦失去了思想 , 还能成其为人吗?西方哲人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 ,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 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也是对人的处境的忧虑 , 同时也赞美了思想的魅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述这些 , 其实都是“隐喻”在人类生活中的表现和意义 。不仅诗人们善用隐喻 , 富于想象力地表达人们心中漂浮着的难以言喻的情绪 。当你用心地读一行诗 , 细细地反复品味 , 你会感觉到“在诗的波浪里摇曳”的隐喻之美 。哲学家、思想家也喜欢使用隐喻 , 比如当我们说起“看不见的手” , 不得不回到亚当?史密斯的道德哲学 , “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了亚当?史密斯《国富论》的思想精华 。“看不见的手”其实是一个隐喻 , 亚当·斯密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原理: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 , 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 。而科学家偶尔也喜欢使用隐喻 , 比如如何描述一个包括很多本征态的复杂叠加态 , 那就是著名的“薛定谔的猫”——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的一个理想实验 , 他试图从宏观尺度阐述微观尺度的量子叠加原理的问题 , 他把微观物质在观测后是粒子还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观的猫联系起来 , 以此求证观测介入时量子的存在形式 。至于宗教家 , 简直通篇都是隐喻 。比如我读佛典《譬喻经》 , 通篇以隐喻向我们开示“人生究竟是什么?”其中有一个“攀藤食蜜”的故事:
推荐阅读
- 冰淇淋的季节和一首可爱的诗
- 遇见你,是我的幸运,喜欢你,是我岁月里最真诚的期待
- 为什么有些女人喜欢一见钟情?
- 南极冰鱼做法简单,烤箱一烤就完事了,绝对受孩子喜欢
- 小熊南瓜馒头,孩子最喜欢的一个主食之一,每次吃好几口菜
- 家里老人和小孩都喜欢吃的淮山饼,口感香甜软糯
- 小鸡饭团的做法,简单易学,孩子们都喜欢吃
- 一个男人,突然喜欢上了一个别的女人,会有这些特征
- dnf:新版本105自定义史诗有多难?3个阶段有多难?
- dnf:110版本神话装备强度vs105级史诗实测截图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