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孬啊,在这里干活——淄博市数字化农业农村建设带来的改变
本文转自:鲁中晨报
“我们现在是工资加上绩效 , 菜卖的多 , 我们挣的就多 。不孬啊 , 在这儿干活!”2月14日早上7点 , 53岁的张玉凤已经从家里来到位于淄博市桓台县新城镇崔楼村的桓台泓基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泓基农业)蔬菜大棚 , 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
泓基农业是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典型 。如今 , 淄博市数字农业农村建设 , 已经颠覆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 。现在的张玉凤 , 也更像一个产业工人 , 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蔬菜大棚里都有哪些高科技
泓基农业占地2000余亩 , 像张玉凤这样的职工有100多人 。合作社像海绵一样吸收周边劳动力 , 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 , 如果大棚内的温度超标 , 报警器就会响起 , 棚顶的天窗就会自动打开 , 自动调节温度 。”泓基农业技术经理李金雷是南京农业大学高材生 , 职工们都习惯叫他厂长——在泓基农业 , 所有的生产已经完全工厂化了 。
泓基农业的大棚里都有哪些高科技?李金雷告诉采访人员 , 大棚里的数字化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三合一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二合一传感器 , 可以收集大棚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 , 这些数据会跟数字农业展示平台同步 , 实时对园区进行管理 。技术人员坐在办公室 , 就能从大屏幕上看到蔬菜大棚的整体情况 , 拖动鼠标 , 甚至还能看清楚植物每一片叶面 。技术人员通过远程控制系统 , 可以完成温湿度预警设定、定时计划控制、传感联动控制、大棚联动联控及灌溉作业 。
【不孬啊,在这里干活——淄博市数字化农业农村建设带来的改变】当天 , 张玉凤要给刚栽种的西红柿吊秧 。张玉凤的工作很简单 , 就是用一根绳把秧苗吊起来 , 这样便于西红柿的生长和采摘 。西红柿往上长一行 , 就会结一次果 。一般来说 , 西红柿长上六行 , 也就是收六茬果 , 就是极限了 , 但泓基农业的数字化程度高 , 现在已向收八行果突破 , 也就是说 , 一次种植可以收获八茬西红柿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生态农业 , 藏在脚下的秘密
初春的天气 , 阳光明媚 , 乍暖还寒 , 当地的气温还在零度以下 。一般来说 , 人们从室外进入到室温30℃左右的大棚内 , 眼镜和相机镜头上会有一层雾气 。然而 , 走进泓基农业的蔬菜大棚 , 采访人员却没有发现这种情况 , 也没有感受到其他大棚那样的湿重潮气 。
“你们大棚里面挺干燥的 , 感觉很舒服 。有什么秘密吗?”采访人员开始观察大棚 , 阳光从顶棚照射进来 , 果实累累……并没有发现什么不一样 。
“秘密就在我们脚下的土里 , 我们专门买来稻壳铺到大棚地面 , 一是吸收水分 , 减轻棚内的湿度;二是保持热量 , 让地温不会下降 。”车间主任杨永利告诉采访人员 , 到了秋天 , 他们会将这些稻壳翻到地里 , 腐烂的稻壳就成了有机质肥料 。“有了这些稻壳 , 不但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 , 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除此之外 , 铺了稻壳的地面 , 还会让采摘者的脚下更加“清爽” 。
推荐阅读
- 六盒宝典2017年 收藏、退出一气呵成 2019年机器之心干货教程都在这里了
- 绝美徽菜尽在这里-济南奥体旁的地道徽菜馆
- 啊爸爸好坏 心理研究表明:孩子和父亲关系好坏 决定了他是否有出息
- 上海风景 原来上海最美的风景在这里
- 唯美!幸福的幼苗,正在这里培育
- 少年啊斌80 80、90后的欢乐时光 我 还是从前那个少年
- 上海区域地图 官宣 长三角地区区域图和上海市16区标准地图在这里
- 「每日揾食」啊,这该死的甜蜜!今年元宵不送礼,送礼只送……
- 人勤春早备耕忙!村民在这里种下希望
- 有图有真相——神经根型颈椎病在这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