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镇刘营村特色大棚种植,鼓起村民“钱袋子”

本文转自:齐鲁壹点
【石桥镇刘营村特色大棚种植,鼓起村民“钱袋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采访人员 邓超 孔贤 通讯员 武海涛
初春时节 , 在太白湖新区石桥镇刘营村的蔬菜大棚内 , 西红柿苗生长旺盛 , 打叉、点花、吊穗 , 种植户辛勤忙碌、精心管护 , 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 刘营村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
石桥镇刘营村特色大棚种植,鼓起村民“钱袋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年收获6万多斤
大棚里结出致富果
2月9日上午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走进刘营村一个占地2亩多的大棚 。放眼看去 , 朵朵的小黄花伫立于枝藤之上 , 点缀满眼葱绿 , 一根根绿色的吊绳上盘绕着西红柿茎蔓 。种植户黄剿正在查看植株的生长情况 , 时不时弯腰看一下植株的根部、苗叶的长势 , 手里拎着装有营养液的罐子 , 为每一株西红柿苗点花授粉 。尽管工作重复琐碎 , 但看着大约半米高、长势喜人的西红柿苗 , 黄剿乐在其中 。“点了花之后还需要选柿子、打岔子、盘柿子 。”西红柿种植是个耗功夫的活 , 好在黄剿把家安在了离田间地头只有几步远的地方 , 这也给他日夜照料这些西红柿带来了便利 。“种西红柿种了15年 , 从最初的四五千株 , 发展到现在的13000多株 , 和地里的西红柿打了一辈子交道 。”黄剿笑着说 。
这是黄剿今年种的第一茬西红柿 , 春节前夕 , 黄剿在西红柿大棚里洒下了种子 , 从那时起 , 每天天刚亮 , 他和妻子都要掀开覆盖在大棚上的一层层棉被 。“冬季天儿冷 , 西红柿畏寒 , 晚上要为大棚盖上棉被 , 让棚内温度维持在20度以上 , 白天气温高 , 为了保证西红柿的口感 , 要留出风口 , 只有大棚内保证足够的温度 , 才能结出好果子 。”黄剿告诉采访人员 , 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了 , 等室外温度达到15度以上就不用每天起早贪黑为大棚掀被了 。
定植、盘头、疏花疏果、落蔓……提起西红柿 , 黄剿讲得头头是道 , “现在是西红柿生长发育的关键季节 , 往年都是3月中旬收获第一茬 , 今年引进了新品种 , 2月底就能收 。到时价格也会高出不少 , 我的3个大棚占地6亩多 , 保守产量6万余斤 , 产值得10多万元 。”他一边掐蔓一边给采访人员算起了致富账 , “从眼下要忙到6月份 , 能收获4茬西红柿 , 今年春夏季增收20万不成问题 。”
西红柿种植 , 挣得是个辛苦钱 。黄剿培育的西红柿品种每一株能结出四五个果实 , 而为了保证每一个果实都达标 , 黄剿和妻子几乎吃住都要在大棚里 。“眼下是第一茬西红柿集中人工授粉期 , 不出半个月 , 这批西红柿就能结出果实 。而在这期间 , 为了保证每一颗果实达标 , 掐掉多余的枝丫是不可少的一道工序 , 这是为了避免生出的枝丫吸收主干的养分 , 这道工序俗称‘打叉子’ 。”提起自家西红柿的品质 , 黄剿赞不绝口 , “每个柿子平均300克左右 , 个大饱满、酸甜可口 , 最重要的是不愁销路 , 现在果子还没成熟 , 就已经被订购完了 。”
石桥镇刘营村特色大棚种植,鼓起村民“钱袋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村集体领办合作社
西红柿做成大产业
每年的3至4月份 , 是刘营村的西红柿丰收的季节 , 每到这个时期 , 来自全国各地的西红柿收购商都会把大卡车开过来 , 一枚枚鲜红透亮的西红柿装箱后 , 被售往全国各地 。在刘营村 , 像黄剿一样从事西红柿种植的有近400户 。采访人员了解到 , 刘营村种植西红柿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 到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特色的种植方式 , 加上天然的土壤优势 , 刘营村的西红柿口感好、品质佳 , 引得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西红柿种植的行列中 。顶峰时期 , 全村曾有近八成村民户种植西红柿 , 大棚数量高达200余个 。刘营村村两委也给予了政策、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支持 。“全村西红柿种植面积300多亩 , 家家户户有大棚 , 村里有60%的村民在济宁买了房 。”刘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发强自豪地讲述着村民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