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 乡村振兴强基础 打造城乡融合新范例

本文转自:重庆日报
璧山 乡村振兴强基础 打造城乡融合新范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年前 , 璧山荣获“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称号 。
三年来 , 璧山在融合发展的“试验田”上精耕细作 , 收获累累硕果 。
三年后 , 城乡融合这块金字招牌 , 将在璧山大地更加熠熠生辉——接过融合发展“接力棒” , 扛起先行先试“新责任” , 区“三会”提出 , 打造城乡融合新范例 , 成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板 。一幅“都市农业成型起势 , 文化艺术活化乡村 , 市民生活富裕富足”的美好画卷跃然眼前 。
倾力擦亮金字招牌融合文章写出精彩
一旁是用艺术活化乡村 , 实现“艺术介入乡村、乡村成就艺术”的莲花穴院落;另一旁是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幺滩院子 。在曾以蔬菜产业闻名的七塘镇 , 农业产业嫁接文化艺术 , 萌生出新的产业生态 , 农文旅融合让当地村民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 , 增收渠道更加多元 。
盘活沉睡的乡村资产 , 转型发展文旅产业 , 不只是七塘镇 , 近年来 , 接过“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金字招牌的璧山 , 在融合发展的“试验田”上深耕细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 。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农村环境整治 , 从特色产业“接二连三”到“三变”制度改革 , 近五年来 , 全区建成“四好农村路”1000公里 , 村民小组通达率、通畅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88.6% , 实现500人以上农村居民聚居点全覆盖;成功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 “三变”改革扩面 , 新增3个全域试点镇、26个试点村 。
毫无疑问 , 过去的努力 , 已为璧山城乡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 , 乘着城乡融合发展的东风 , 璧山将做特做优农业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城乡一体融合 , 打造城乡融合新范例 , 成为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板 。
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文化艺术活化乡村
在福禄镇斑竹村 , 有一个建在柑橘林里的公园——“橘香示范园” 。这里不仅柑橘成林 , 更有步道、休闲亭、景观塘 , 当地的“福”文化以雕塑、石刻等形式融入景观 , 是一个集柑橘文化、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主题公园 。
“最近几年 , 周末和节假日进村的游客明显增多 , 许多农户都在家门口做起了生意 , 自己家的土鸡土鸭也卖得很好 , 收入每年都在增长 。”村民刘启华说 。
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家变商家 。依靠产业优势和文化资源 , 坚持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 , 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头戏” 。
党代会报告提出 , 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 做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空间载体 , 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 , 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 。推动城市工商资本下乡 , 探索内置金融 , 盘活农村闲置房屋资源 , 打造乡村艺术院落群等乡村文旅项目 , 培育“云雾花涧”美丽乡村品牌 。植入知名文旅IP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 , 探索引入高端定制产业 , 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 。建好未来农业田园综合体 , 合理设计农作物色彩发展“七彩农业” , 培育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研学科普等“农文旅、产加销”新业态 。
【璧山 乡村振兴强基础 打造城乡融合新范例】由“原”字号到“精”字号 , 由农区变景区 , 顺应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的要求 , 我们可以预见:农业成为“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再来念头、有发展奔头”的产业将映照进现实 , 美好乡村图景正加快到来 。

推荐阅读